
[turncoat official] 由舊朝投降後,在新朝又擔任官職的人
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左傳·隱公元年》。注:“貳,兩屬也。”
誓死不為貳臣
在前一朝代做官,投降後一朝代之後又做官的人。 清 朱珪 《恭慶皇上禦極六十年萬壽文》:“賜勝朝守節之諡,以顯忠也;貳臣有傳,以勵貞也。” 蔡锷 《讨袁通電》:“豈其心悅誠服,甘作貳臣,狂走中風,殉茲戎首。”後泛指叛逆者。 瞿秋白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是封建宗法社會的逆子,是紳士階級的貳臣。”
“貳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貳臣”指在前一朝代為官,投降或歸順新朝代後繼續擔任官職的人。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需注意與“二臣”區别:後者特指春秋楚國的費無極、鄢将師等具體曆史人物,而“貳臣”是泛指性道德評判概念。
當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指代任何領域内立場反複、違背原則的投機者,但其核心曆史内涵仍與特定時期的政治倫理緊密相關。
貳臣,又稱為“貳官”,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
1. 貳,讀作“èr”,是表示數字“二”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次等”的含義。
2. 臣,讀作“chén”,指的是君主的屬下、朝廷官員或忠誠的大臣。
貳臣的含義可以理解為“次等的官員”或“不忠誠的大臣”,形容那些在朝廷中表現出背叛或不忠誠傾向的官員。
貳臣的兩個構成部首為:貝(bèi)和臣(chén)。
貳臣的筆畫總共為11畫,其中,貳的筆畫數為2畫,臣的筆畫數為9畫。
貳臣的最早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曆史文獻《史記》。在這部書中,貳臣一詞被用來形容那些不忠誠的官員,旨在警示君主必須謹慎選拔和重用臣子。
至于貳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其基本結構和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形狀略有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貳可以寫作“貳”,臣可以寫作“臣”。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常見。
以下是貳臣的例句:
1. 他曾是國家重要的軍事将領,後來卻因為私心私欲成了一位貳臣。
2. 智慧的君主放棄了那些貳臣的紛争,而是聆聽了真正忠誠的大臣的建議。
貳臣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新詞,例如:
1. 貳臣之過(不忠大臣的過錯)
2. 貳臣行為(不忠誠的行為)
3. 貳官一職(次要官員的職位)
近義詞:背叛、奸臣、叛徒
反義詞:忠臣、正直、忠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