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藏的意思、二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藏的解釋

(1).佛教大藏經的簡單分類法。即聲聞藏(小乘經)和菩薩藏(大乘經)。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一:“唯方廣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佛為聲聞、菩薩行出苦道,説修多羅;結集經者,集為二藏:聲聞所行為聲聞藏,菩薩所行為菩薩藏。”

(2).指佛藏與道藏。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隋志》倣《漢書》,道家列於九流,而神仙符籙,列於二藏,其名悉不著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藏"是佛教術語,指佛陀教法在整體上被劃分為兩大類。根據不同的分類标準,主要有兩種解釋:

  1. 聲聞藏與菩薩藏(依據教法内容與所化衆生根機劃分)

    • 聲聞藏(Śrāvakapiṭaka):指主要教導聲聞、緣覺二乘修行者,以追求個人解脫(涅槃)為目标的經典教法。其核心是四聖谛、十二因緣等,強調斷除煩惱、出離輪回。
    • 菩薩藏(Bodhisattvapiṭaka):指主要教導大乘菩薩修行者,以成就佛果、普度衆生為目标的經典教法。其核心是六度、四攝、菩提心等,強調自覺覺他、悲智雙運。
    • 這種分類突出了大乘佛教對小乘(聲聞乘、緣覺乘)教法的統攝與超越,體現了大乘的立場。
  2. 經藏與律藏(依據教法體裁與性質劃分)

    • 經藏(Sūtrapiṭaka):指佛陀所說的教義、法理部分,即闡述佛教根本思想、修行方法的經典彙編。如《阿含經》(小乘)、《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大乘)等。
    • 律藏(Vinayapiṭaka):指佛陀為僧團制定的戒律、儀軌部分,即規範僧尼行為、僧團生活的戒律典籍彙編。如《四分律》、《十誦律》、《摩诃僧祇律》等。
    • 這種分類是早期佛教對聖典的基本劃分(通常加上論藏Abhidharmapiṭaka構成“三藏”),将“二藏”理解為經、律兩藏,有時是相對于更完備的“三藏”概念而言,或特定語境下的指代。

“二藏”的核心含義在于對佛陀教法的宏觀分類。最主流的解釋是聲聞藏(小乘教法)與菩薩藏(大乘教法),體現了佛教内部不同修行路徑和目标的差異。另一種解釋是經藏(教義)與律藏(戒律),側重于教法本身的形式與功能。理解“二藏”需結合具體的佛教義理背景和分類标準。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二藏”是一個佛教術語,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主要解釋:

一、佛教經典分類

  1. 聲聞藏與菩薩藏
    指佛教大藏經的二分法,即小乘經典(聲聞藏)和大乘經典(菩薩藏)。
    • 聲聞藏:主要針對小乘修行者,強調個人解脫,如四谛、十二因緣等教義。
    • 菩薩藏:面向大乘修行者,注重普度衆生,包含般若、法華等經典。
      隋代慧遠在《大乘義章》中提到:“唯方廣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

二、佛藏與道藏

  1. 佛道典籍合稱
    在部分文獻中,“二藏”也指佛教經典(佛藏)與道教經典(道藏)的并稱。例如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提及佛道典籍的分類。

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考據,可查閱《大乘義章》或相關宗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暗相白刺笨腳獸科敝衣粝食常寵忱辭掁撥成見成孰車葉螭坳沖衛春選此地存育擔榜狀元淡靜吊子非譽祓送革代給對閨妮骨笄顧言悍謬寒砧驩戚魂景鬋鬓儉不中禮間見層出計出無聊井石禁押孔鼎慄鋭馬薊面杖密告畝道盼辰勾噴浸匹夫庶婦皮重撲扇譜帖竘醬人牙兒耎懦沙叱利稍縱則逝爽迅潭瀹推聾裝啞偉志蕰年仙駕小樂府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