掁撥的意思、掁撥的詳細解釋
掁撥的解釋
碰撞;撥動。 唐 杜甫 《四松》詩:“所插小藩籬,本亦有隄防;終然振撥損,得愧千葉黃?” 唐 寒山 《詩》之一四三:“塚破壓黃腸,棺穿露白骨。欹斜有甕瓶,掁撥無簪笏。”
詞語分解
- 掁的解釋 掁 é 觸碰。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撥的解釋 撥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撥動。把鐘撥準了。撥冗(推開繁忙的事物,抽出時間)。撥雲見日。 分給:撥發。撥款。撥付。 治理:撥亂反正。 掉轉:撥轉馬頭。 量詞,用于成批的,分組的:分成兩
網絡擴展解釋
“掁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唐代詩文,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拼音:chéng bō(各網頁均一緻标注,)
- 詞義:指“碰撞”或“撥動”的動作,常用于描述物體間的接觸或人為的挑動行為。
二、文獻用例
-
杜甫《四松》
“所插小藩籬,本亦有堤防;終然振撥損,得愧千葉黃?”
此處“振撥”通“掁撥”,指籬笆因外力碰撞而損壞()。
-
寒山《詩·一四三》
“冢破壓黃腸,棺穿露白骨。欹斜有甕瓶,掁撥無簪笏。”
描寫墓地荒涼景象,“掁撥”暗示散亂器物被撥動或碰撞的痕迹()。
三、補充說明
- 字形辨析:部分文獻中寫作“振撥”,可能是版本差異或通假現象,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 現代應用:該詞已罕見于現代漢語,多用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修辭場景。
如需進一步探讨詩句背景或詞源演變,可參考唐代詩歌注釋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掁撥》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提起并撥動某物或某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部偏旁的“扌”和“發”部。根據筆畫順序,它的筆畫數為5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掁撥》這個詞的寫法在繁體字中沒有特殊變化。
下面是一個例句,以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用法:“他掁撥着手中的竹筷,準備開始吃飯。”
根據這個詞的意思,我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掁”可以與“控制”、“操縱”等詞相近。而與“掁撥”相反的詞可以是“松手”、“放開”。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