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聚糧食。《左傳·襄公十一年》:“秋七月,同盟于 亳 ……載書曰:‘凡我同盟,毋蕰年,毋壅利,毋保姦,毋留慝。’” 杜預 注:“蕰積年穀而不分災。”
“蕰年”一詞在通用漢語詞彙中并不常見,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拆分釋義
組合推測 若将“蕰年”視為詞組,可能表達“多年積累的時間”“蘊藏歲月”等抽象含義,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詞典,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可能誤寫
建議:
請确認是否為“蘊年”或其他相近詞彙,或補充上下文(如出處、使用場景)。若為自創詞,需通過具體語境進一步明确其含義。
《蕰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某一年豐收的情況。它的意思和“豐年”相近,但更加偏向于描述農業豐收的景象。
《蕰年》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艹”(草字頭部首),右邊是“秋”(禾字底部首)。它總共由17個筆畫組成,分别是:“艹”部首有3筆,而“秋”則有14個筆畫。
《蕰年》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蕰蒸》一篇中。這首詩描寫了古代農家在蕰蒸之際,收獲了豐收的美好景象。後來,《蕰年》逐漸成為描述農業豐收的詞語,用來形容豐饒的年景。
《蕰年》的繁體寫法為「薀年」,其中的「薀」字由「艹」和「雲」組成,表示草木茂盛的樣子。
古時候,《蕰年》的漢字寫法稍有差異,如用篆書寫作「藴年」,用隸書寫作「蘊年」。這些寫法在形狀和結構上有所變化,但意思和描述仍然相同。
1. 今年是一個蕰年,農民們的糧食收成非常豐富。
2. 農田裡的莊稼長得茂盛,預示着即将到來的是一個蕰年。
3. 江南的水稻又長高了,這将是一個盛産稻谷的蕰年。
組詞:蕰谷、蕰苑、蕰菜、蕰花
近義詞:豐年、豐收、豐盛、産量高
反義詞:荒年、兇年、歉收、歉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