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邑簿的意思、都邑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邑簿的解釋

古代以記載帝京宮阙、陵廟、街廛、郭邑規模制度為主的典籍。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帝王桑梓,列聖遺塵,經始之制,不恆厥所。苟能書其軌則,可以龜鏡将來,若 潘嶽 《關中》、 陸機 《洛陽》《三輔黃圖》《建康宮殿》。此之謂都邑簿者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山海經》稱 禹 益 ,實 周 末都邑簿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邑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文獻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都邑簿”原指古代官方編纂的典籍,主要用于記載都城(如帝京)的宮阙、陵廟、街市(街廛)、城郭(郭邑)等建築規模與制度,屬于城市規劃和管理類文獻。例如《三輔黃圖》《建康宮殿》等書即被歸為此類(參考《史通·雜述》記載)。

二、詳細釋義

  1. 内容範疇
    涵蓋都城布局、禮制建築(如陵廟)、商業區(街廛)、城牆範圍(郭邑)等,具有“龜鏡将來”的參考價值,即通過記錄規範為後世提供治理模闆。

  2. 詞源構成

    • “簿”:指冊籍或公文(如《史記·張釋之傳》中“禽獸簿”),強調官方文書的性質。
    • “都邑”:即都城,特指帝王所在的核心城市。

三、曆史背景與用例

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雜述》中提到,潘嶽《關中》、陸機《洛陽》等作品均屬于“都邑簿”的典型代表。明代胡應麟進一步提出《山海經》可能具有類似功能,稱其為“周末都邑簿”。

四、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釋義擴展了該詞的使用場景,将其比喻為人口繁盛、結構複雜的城市,強調戶籍管理或城市繁榮的特征。不過,這一用法更偏向文學化表達,非原始文獻中的核心定義。


該詞本義為記錄都城制度的典籍,屬古代行政文獻,後衍生出借代城市繁榮的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方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邑簿: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記錄城市或都市的人口、土地、財富等信息的官方文件或冊子,可以理解為城市的人口簿或地籍冊。 拆分部首和筆畫:都邑簿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阜”和“聿”,它們分别代表“邑”和“簿”的部首。根據《康熙字典》記載,“邑”部的總筆畫是8畫,“簿”部的總筆畫是19畫。 來源:都邑簿一詞最早出現在《顧炎武全書》中,顧炎武是明朝末年的政治家、曆史學家和文化名人。他用這個詞著名地描述了明清之際的農田經營與農業生産的情況。 繁體字:都邑簿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都邑簿」,沒有特别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在古代,都邑簿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邑”字從書寫形式上較為簡化,不同于現代的樣子。而“簿”字則和現代的寫法相似,筆畫較多。 例句:市政府根據都邑簿上的人口數據來規劃城市建設。 組詞:都市、簿記、都市化、邑廟、城邑等。 近義詞:人口登記冊、城市檔案、人口統計等。 反義詞:鄉村戶籍、農村檔案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