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統率指揮軍隊的大将。 明 置。 清 顧炎武 《楚僧元瑛談湖南三十年來事作》詩之三:“督師公子竟頭陀,詩筆峥嶸浩氣多。”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本督師原要兼程而進,與他一同進剿的。”
(2).監軍;統兵作戰。 明 夏完淳 《幸存錄》卷下:“上遣閣臣 李建泰 督師,躬送之出城,待以殊禮。”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待老臣督師前去,與 江西 巡撫 王守仁 合兵會剿。” 溥偉 《讓國禦前會議日記》:“數日後,忽起用 袁世凱 督師。”
“督師”一詞的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主要分為名詞和動詞兩類用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非正式軍事統帥
督師在明代并非正式官職,而是對統率多省或邊疆軍隊的高級将領的統稱,職權相當于“總督某地軍務”的簡稱。例如:
職權與地位
督師實際掌握地方最高兵權,是皇帝之下權力最大的地方官員,常由文官或重臣擔任,如楊鶴曾任三邊總督(甯夏、延綏、甘肅)。
監督指揮作戰
指親臨前線統率軍隊,例如:“主帥在前陣督師,可激勵士氣”(見清李漁《玉搔頭·止兵》等文獻)。
監軍職能
明代常派遣官員“督師”以監督軍事行動,如明思宗派李建泰督師抵禦李自成起義軍。
如需進一步了解督師與總督的區别或具體人物案例,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明代軍事制度研究。
督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目”和“師”組成。
“目”是該字的部首之一,表示與視覺有關的意思。它又可以單獨使用,作為一個獨立的漢字,“目”的拼音是“mù”,它的筆畫數是5畫。
“師”是該字的另一個部首,表示與教育或指導有關的意思。它的拼音是“shī”,它的筆畫數是10畫。
“督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員職位,是指負責監督和指導下屬的知識分子,尤其是教育工作者。
在繁體字中,“督師”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以使用以下的不同寫法來表達“督師”:
1. 古代小篆字寫法:
2. 古代隸書字寫法:
3. 古代楷書字寫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督師”這個詞的例句:
1. 他被任命為學校的督師,負責監督教師的教學工作。
2. 良好的督師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3. 他是該封建社會的一位督師,負責管理和指導下屬官員的工作。
以下是與“督師”相關的一些組詞:
1. 督導
2. 師長
3. 督辦
與“督師”近義的詞語有:
1. 教育督導
2. 監督
與“督師”相反意義的詞語有:
1. 受指導者
2. 下屬
總結來說,“督師”是一個由“目”和“師”組成的漢字詞語,表示負責監督和指導他人的知識分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