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鏡。 晉 陸機 《君子行》:“朗鑒豈遠假,取之在傾冠。”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使夫承蘭風以傾柯,擢清波以遣穢者,若沉景之應朗鑒,方圓之赴規矩。” 唐 李白 《送楊少府赴選》詩:“羣賢無邪人,朗鑒窮清深。”
“朗鑒”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字面含義
由“朗”(明亮、清晰)和“鑒”(鏡子、審察)組成,直譯為“明鏡”。
例如《樂府詩集》中“朗鑒豈遠假,取之在傾冠”即用此意。
引申含義
常比喻賢者的洞察力或高潔的品性,如李白詩句“羣賢無邪人,朗鑒窮清深”。
古代詩文
曆史典故
個别文獻中“朗鑒”也用于人名,如《查字典》提到的後燕曆史人物慕容朗、慕容鑒,但此屬特定語境。
現代漢語中,“朗鑒”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其核心意象“明鏡”可引申為清晰的判斷力或公正的評價,例如:“他的點評如朗鑒,直指問題本質。”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典或《樂府詩集》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