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舞的意思、後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舞的解釋

即大豫舞。《宋書·樂志一》:“﹝ 宋武帝 永初 元年十二月﹞又改《正德舞》曰《前舞》,《大豫舞》曰《後舞》。”《南齊書·樂志》:“《前舞》、《後舞》, 晉 泰始 九年造。《正德》、《大豫舞》, 傅玄 、 張華 各為歌辭。 宋 元嘉 中,改《正德》為《前舞》,《大豫》為《後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後舞”是一個古代樂舞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大豫舞,為南朝劉宋時期官方雅樂舞蹈。該名稱源于公元420年宋武帝永初元年的禮制改革,将原本的《大豫舞》更名為《後舞》,與《前舞》(原《正德舞》)形成對應組合。

曆史沿革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西晉泰始九年(273年),由傅玄、張華分别創作歌辭。
  2. 改制:南朝宋元嘉年間(424-453年)正式确立《前舞》《後舞》的命名體系,成為宮廷禮儀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功能:主要用于祭祀、慶典等重大場合,體現儒家禮樂思想。

相關文獻

注:部分網頁提及“後舞台”等現代建築術語(如),與此處古樂舞含義無直接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舞》的意思

《後舞》是指戲曲表演中主演的專用詞彙,指的是戲劇中主要角色在表演時的舞蹈動作。

後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舞的部首分别是「⺈」和「⺼」,筆畫為4畫。

後舞的來源

後舞一詞最早來源于中國戲曲,具體出自哪一部戲目尚無确切記載。

後舞的繁體

後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後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後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這些寫法并不常見,無法給出具體例子。

後舞的例句

1. 演員們在舞台上表演精彩的後舞動作,引發觀衆的陣陣喝彩。

2. 這出戲的後舞設計非常精美,給整個劇目增添了色彩。

組詞

後期、舞蹈、後排、後進、舞台、舞姿

近義詞

主舞、主持舞台、首舞

反義詞

前舞、次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