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的意思、上春的詳細解釋
上春的解釋
孟春。指農曆正月。《周禮·春官·天府》:“上春,釁寶鎮及寶器。” 鄭玄 注:“上春,孟春也。” 唐 楊師道 《奉和正日臨朝應诏》詩:“九重麗天邑,千門臨上春。” 清 曹寅 《穀日西軒燕集》詩:“上春八日喜春晴,屋角梅枝照夜明。” 魯迅 《集外集拾遺·<無題>詩》:“故鄉黯黯鎖玄雲,遙夜迢迢隔上春。”
詞語分解
- 上的解釋 上 à 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樓上。上邊。 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級和質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車。上升。 去
-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曆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晖(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
網絡擴展解釋
“上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 指農曆正月(孟春):大多數權威資料(如、3、4、6)均指出,“上春”指孟春,即農曆正月。例如《周禮·春官·天府》中記載:“上春,釁寶鎮及寶器”,鄭玄注釋為“上春,孟春也”。
2.出處與用法
- 古代典籍: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後世文人如唐代楊師道、清代曹寅、近代魯迅的詩文中也使用過,多與春季景物或節日相關。
- 現代解釋:現代詞典(如漢典、查字典)延續了“農曆正月”的釋義,未擴展其他含義。
3.注意差異
- 提到“上春”形容“人年紀大卻保持年輕心态”,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來源,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或混淆。建議以主流典籍和詞典的解釋為準。
4.例句參考
- 魯迅《無題》詩:“故鄉黯黯鎖玄雲,遙夜迢迢隔上春。”
- 清代曹寅詩句:“上春八日喜春晴,屋角梅枝照夜明。”
“上春”是古代漢語中對農曆正月的雅稱,常見于詩文和典籍,現代使用較少。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或《漢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春
上春(shàng chūn)是一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上:包含四個筆畫,部首是一。
- 春:包含八個筆畫,部首是日。
《上春》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意為迎接春天的到來或者為春天的到來而感到歡欣和興奮。
以繁體字表示的《上春》的寫法為「上春」。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上春》,我沒有找到古代的寫法信息,故無法提供相關資料。
以下是一些關于《上春》這個詞的例句:
- 他們在花海裡跳舞,慶祝着上春的到來。
- 農民們用熱情的歌聲迎接上春的腳步。
- 每年的三月,人們都會舉辦各種慶祝上春的活動。
以下是一些與《上春》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上早春、上初春、上盛春
近義詞:迎接春天、迎春、迎春接福
反義詞:告别冬天、離别寒冬、迎接秋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