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寡的意思、九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寡的解釋

《文選·枚乘〈七發〉》:“ 龍門 之桐……使 琴摯 斫斬以為琴,野繭之絲以為弦,孤子之鈎以為隱,九寡之珥以為約。” 張銑 注:“鈎、珥皆寳也,隱、約皆琴上飾。取孤子******之寳而用之,欲其聲多悲聲。九寡,九度寡也。”後以九寡代稱悲哀的琴聲。 宋 楊萬裡 《和文明主簿叔見寄之韻》之一:“古聲彈九寡,妙學足三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九寡"是一個極其罕見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典故,指代一位有九個兒子的寡婦。其詳細解釋如下:

  1. 本義與典故來源:

    • 該詞最早見于西漢劉向《列女傳》的記載(雖原文細節有不同說法,但核心故事一緻)。故事講述一位擅長彈琴的魯國寡婦(一說為春秋時魯國音樂家師曠所遇),她不幸喪夫,獨自撫養九個兒子。生活艱辛,心境悲涼。後世常用“九寡”或其衍生詞(如“九寡珥”)來指代這位特定的寡婦,并以其形象象征孤苦、哀傷之情。
  2. 文學意象與象征意義:

    • 在文學作品中,“九寡”超越了具體人物,成為一種悲苦、孤寂、哀怨的象征意象。例如,唐代詩人李颀在《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中寫道:“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言遲更速皆應手,将往複旋如有情。……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川為淨其波,鳥亦罷其鳴。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詩中雖未直接出現“九寡”,但描繪的悲怆琴音常被後人聯繫到類似“九寡”所彈的哀曲意境)。
    • 其核心象征意義在于極度的孤苦無依(雖有衆多兒子,但依然寡居凄涼)和深沉的哀傷。
  3. “九寡之珥”的引申:

    • 典故中提到這位寡婦用兒子們的耳飾(珥)來裝飾琴弦(一說為琴徽)。因此,“九寡之珥”常被用來:
      • 指代珍貴而蘊含悲情的事物。
      • 形容琴弦或琴音的悲涼動人。例如,在描寫音樂感人至深時,可能會用“動九寡之珥”這樣的表述。
  4. 現代使用與地位:

    • “九寡”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是一個非常生僻的文言詞。
    • 它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詩詞鑒賞或探讨特定典故的語境中。
    • 理解這個詞的關鍵在于把握其背後的典故及其所承載的悲苦、孤寂的象征意義。

“九寡”特指古代傳說中那位有九個兒子的魯國寡婦,其故事載于《列女傳》。這個詞及其相關意象(如“九寡之珥”)在古文中主要用于象征深切的孤苦、哀怨之情,或指代珍貴而蘊含悲情的琴弦/琴音。它是一個高度文學化、典故化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極為罕見。

主要參考來源:

  1. 《列女傳》 (西漢·劉向):記載了“九寡”典故的原始出處。
  2. 《文選》李善注:在注釋相關辭賦(如枚乘《七發》)時引用了《列女傳》中“九寡”的故事及其“珥”的細節。
  3. 古代詩文注釋與類書:如《藝文類聚》、《初學記》等可能在輯錄故事或注釋詩文時提及此典故。
  4. 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大型辭書:在解釋“九寡”或相關詞條(如“九寡珥”)時會引用上述古籍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九寡”是一個源自古代文學作品的詞彙,其含義與典故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來源

該詞最早出自西漢枚乘的《七發》,原文提到制作琴時使用“九寡之珥”(九度守寡婦人的耳飾)作為琴飾,目的是使琴聲蘊含悲切之情。張銑在注釋中進一步說明,這是通過孤寡之人的物品來強化音樂的情感表達。

二、核心含義

指代悲哀的琴聲,後成為文學中象征凄涼音調的典故。例如宋代楊萬裡在詩中用“古聲彈九寡”形容琴聲的哀婉。

三、延伸解讀

  1. 數字“九”的特殊性:并非實指九人,而是古代表示“多次”的虛數用法,暗示極度孤寡的狀态。
  2. 文化意象:通過器物(耳飾)與人物命運(守寡)的關聯,構建出中國傳統文化中“以物寄情”的典型手法。

注:部分網絡釋義提到“形容人口稀少”(如),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建議以《七發》原始出處及曆代注釋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巴火跋馬闆桌抱樹杯酒言歡崩鲠碧瑩瑩操烈車圍傳聞搭幫達財倒曹大糦登願調動鬥诤杜德機浮桁浮露扢揸黃繭糖澆駁金榜挂名糾曹鸠腳九十絶境抗行寬略累時辚藉流猋鹿麑裘棉紡民隱母馬逆節頗類歉薄钤别契交青餈然腹戎伍瑞昌儒紳傻氣生財有道說千道萬宿妝殷譚宴謄録所桐木人土肉外用為善五光無隙可乘銜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