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菅屦的意思、菅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菅屦的解釋

用菅草編織為鞋;草鞋。古代服喪時着之。《儀禮·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者。” 賈公彥 疏:“菅屨者謂以菅草為屨。”《舊五代史·晉書·尹玉羽傳》:“冬不釋菅屨,期不變倚廬。” 清 朱大韶 《實事求是齋經義·春秋不譏世卿說》:“衆臣為其君布帶繩屨,則室老貴臣為其君絞帶菅屨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菅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菅屦(jiān jù)指用菅草編織的草鞋。菅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細長堅韌,適合制作簡易鞋履。

  2. 字義拆解

    • 菅:指菅草,材質粗糙,常用于編織草鞋或喪服。
    • 屦:古代對鞋的統稱,多指單底鞋,材質包括麻、葛、草等。
  3. 特殊用途
    古代服喪期間,親屬需穿着菅屦以示哀悼。例如《儀禮·喪服》記載:“斬衰裳,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屦者。”賈公彥注疏明确提到菅屦為喪禮服飾。

  4. 文獻例證

    • 《舊五代史·晉書·尹玉羽傳》描述其守喪時“冬不釋菅屦”,體現喪期穿着的嚴格性。
    • 清代朱大韶在經義考釋中亦提及菅屦與喪禮的關聯。
  5. 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中,“菅屦”已不常用,但作為曆史詞彙,仍用于研究古代禮儀或文獻解讀,其近義詞可泛稱“草鞋”,無明确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或菅草工藝,可參考《儀禮》注疏及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菅屦的意思

《菅屦》(讀音為jiān jù)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草鞋。在古代,人們常用稻草等天然材料制成的鞋子,叫做菅屦。

拆分部首和筆畫

菅屦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履”,分别對應植物和鞋子的一部分。該字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與繁體

菅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菅原本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莖稈柔軟,適合編織材料,所以用來制作鞋子。由于刻畫稻草等材料的形狀較為複雜,漢字演變過程中簡化為現在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菅”字的寫法保持不變,“屦”字的寫法變為“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中,菅的字形較為繁複,屦的字形則有所變化。在金文、篆文等古體字中,菅的形狀更加寫實,而屦的形狀也略有不同,更加注重對制作材料的表達。

例句

1. 農民在田間勞作時,常常穿着簡單的菅屦。

2. 菅屦是古代人們常用的一種鞋子,但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組詞

1. 菅草:指菅這種植物的草葉。

2. 草屦:指用草制作的鞋子。

3. 菅茅:指用菅和茅草制成的屋頂。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稻草鞋、草鞋。

反義詞:布鞋、皮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