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甕牖繩樞 ”。
“甕牖桑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èng yǒu sāng shū,主要用于形容家境貧寒或居住環境極其簡陋。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甕”指陶制容器,“牖”為窗戶,“桑”指桑木,“樞”是門的轉軸。合起來意為用破甕做窗戶、用桑木做門軸,比喻房屋破敗,生活貧困。
引申義:
泛指貧苦人家的居住條件,或代指出身寒微的人。
元·馬緻遠《薦福碑》:“我可使望蘭堂畫閣,刬地着我甕牖桑樞。”
元·王實甫《呂蒙正風雪破窯記》:“甕牖桑樞,世間窮盡都在此處。”
這一成語反映了古代社會對貧困生活的具象化描述,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對寒門子弟或落魄境遇的刻畫,如元雜劇中常以此凸顯人物身份。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過秦論》《莊子·讓王》及元代戲曲作品。
《甕牖桑樞》是一個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意思是封閉窗戶和門扇。根據成語的意義可以推測,它用來形容某個地方封閉嚴密,不透風也不透光。
《甕牖桑樞》這個成語的四個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甕牖桑樞》這個成語早在《左傳》中就有記載。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甕即指的是盛水的陶罐,牖即指的是有窗的門扇,桑即指的是門棟前的木柱,樞即指的是門扇的鉸鍊。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部分字可能有不同的寫法,比如“甕”可能寫作“甕”,“牖”可能寫作“牖”或“窰”,“桑”可能寫作“桒”或“桑”。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甕”在古代常常寫作“甕”,“牖”在古代寫作“牖”或“窰”,“桑”在古代寫作“桒”,“樞”也有寫作“樞”的情況。
例句:屋子裡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就像《甕牖桑樞》,一點風都沒有。
組詞:甕中捉鼈、牖中窺月、桑間之音、樞密院。
近義詞:窗扇緊閉、門窗嚴密。
反義詞:門窗敞開、通風透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