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植物名。生丘陵间,藤叶繁衍,蓬蓬累累,故名。可入药。 汉 刘向 《列仙传·昌容》:“﹝ 昌容 ﹞食蓬虆根,往来上下见之者二百餘年,而颜色如二十许人。” 唐 贾岛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诗:“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蓬蘽》。
(2).犹蓬累。 清 曹寅 《呼卢歌》:“谷量牛马岂能计,蓬虆英雄多白头。”
“蓬虆”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植物名称
指蔷薇科悬钩子属的一种植物(学名:Rubus hirsutus),俗称“泼盘”“陵蘽”。其特点为:
文学意象
古文中可形容“草木丛生、枝蔓纠缠”之态,例如描述荒芜之地时,用“蓬虆”渲染杂乱茂盛的自然景象。
注意:因“虆”字生僻,易与“藟”(lěi,藤蔓)、“蘽”(lěi,同“藟”)混淆。若具体语境指向植物果实,可能与其他悬钩子属植物(如蓬蘽)名称混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蓬虆》(péng lóu)是一个多音字词,可以表示多个意思。
1. 指一种野生植物的名称,属于菊科。这种植物叶子很长,花小,可以用来制作草席等。也可以指一种草地植被。
2. 指一种农村房屋的名称,通常是指民间建筑,类似于平房。
3. 指一种布满草木的景象,形容一片茂盛、繁荣的景色。
《蓬虆》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虍”,其中“艹”代表草字头部首,而“虍”代表老虎字头部首。《蓬虆》的总笔画数为15。
《蓬虆》的来源较为复杂,主要是由字形意义相近的字组合而成。其中,“蓬”来源于“艹”(草)+“逢”(这个字在现代汉字中不存在),“虆”来源于“山”+“虍”。
《蓬虆》的繁体字为「蓬樓」。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蓬虆的“蓬”字写作“蒯”,用同音字作假借,而“虆”则与现代相同。
1. 这片山间蓬虆,景色十分壮观。
2. 村里的蓬虆房屋已有百年历史。
组词:蓬蒿、茂蓬、蓬莱、蓬头垢面、蓬门草户。
近义词:茂盛、繁荣、旺盛。
反义词:荒芜、贫瘠、枯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