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盤餚 ”。盤盛的肴馔。 南唐 譚峭 《化書·食化》:“見盤餚之盛,則若有所吞而不能遏。”
見“ 盤肴 ”。
“盤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án yáo,其基本含義是盤盛的肴馔,即用盤子盛放的菜肴或食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由“盤”和“肴”組成:“盤”指扁而淺的盛器,“肴”指葷菜或菜肴。因此,“盤肴”字面意思為“裝在盤中的食物”,多指豐盛的餐食。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南唐譚峭的《化書·食化》中:“見盤餚之盛,則若有所吞而不能遏。”此處用“盤餚”形容食物豐盛,引發食欲難以抑制的情景。
用法與語境
注意辨析
部分低權威性來源(如)将“盤肴”誤釋為成語“盤肴(pán yōng)”,意指事物錯綜複雜。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且與主流釋義相悖,建議以權威詞典解釋為準。
“盤肴”是典型的古代漢語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盤中盛放的菜肴”展開。
《盤肴》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融洽、和諧”。
《盤肴》的拆分部首是“皿”和“⺼”,它們分别代表盤子和肉。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盤肴》一詞來源于《左轉》這本古代文獻,在文獻中形容兄弟情誼深厚。
《盤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盤肴」。
在古代,盤肴的漢字寫作「盤兒肴」。
以下是一些使用《盤肴》一詞的例句:
與《盤肴》相關的組詞有:
與《盤肴》具有相似意義的詞語有:和睦、和諧、融洽。
與《盤肴》相反的意思可使用詞語:冷漠、矛盾、不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