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圻甸的意思、圻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圻甸的解釋

天子的領地。天子之地方千裡,千裡之内謂之“圻甸”。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玄虬在禦,掃圻甸而廓星都。” 章炳麟 《訄書·别錄甲》:“易代小變,猶憯凄不忍視,況挈圻甸而傅之異族者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圻甸”是古代漢語中表示特定地理範圍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京畿地區”。根據《說文解字》對“圻”的訓诂:“圻,垠也,從土斤聲”,本義指天子所居的疆界,後引申為靠近王都的方圓千裡之地。《周禮·夏官·職方氏》記載的“九畿”制度中,“甸服”特指王城五百裡範圍内的直屬轄區,與“圻”共同構成中央政權的核心統治區域。

該詞彙在《尚書·禹貢》中體現為“五百裡甸服”的行政劃分,指代承擔賦稅與朝貢義務的中央直轄區域。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進一步注釋:“圻者畿之别名,甸者田獵之地,合稱則喻天子腳下之沃土”,強調其兼具政治中心與農業基地的雙重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圻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天子(君主)的直屬領地。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圻甸”指天子的直接管轄區域,範圍以都城為中心向外延伸千裡,即“天子之地方千裡,千裡之内謂之圻甸”。這一概念體現了古代中國以都城為核心的政治地理劃分。

單字釋義

文獻用例

  1. 唐代王勃《乾元殿頌序》提到“掃圻甸而廓星都”,指天子領地的治理與擴張。
  2. 章炳麟《訄書·别錄甲》中“挈圻甸而傅之異族”,借“圻甸”表達對領土主權的重視。

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中,用于描述古代政治制度或疆域概念。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語境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漢典》《辯亡論》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岸谷之變白案,白案兒白雲人悲淚敝腸冊頁怅悢常主澄泓撤資傳翫杵臼黜邪崇正大館蹈矩循彠打嘴仗睹聞飛刍挽糧伏天兒廣野桂椒駭浪黑非黑古籠冬鴻典皇帝的新裝稷官扃锢巨賢刊闆烙鐵斂思僚庶李靖骊羊龍騰虎蹴騾馬會廬嶽霾天卯金蜜不齒蜂某某牽腸千錘打鑼,一錘定音乾端坤倪氣忿忿憩館奇略旗尉人術散懷沈笃暑濕私寓歲寒松柏天寶君鐵如意鐵砂掌偷偷摸摸屋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