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警候的意思、警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警候的解釋

(1).警戒,守望。《隋書·元諧傳》:“ 突厥 不知山川,何能警候!”

(2).指古代邊境的哨所。《隋書·天文志上》:“軒轅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邊亭之警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警候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用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警戒與候望的雙重職能。《漢語大詞典》(第11版)将其定義為"警戒候望之事",特指古代軍事防禦體系中通過觀察敵情、傳遞信息的警戒崗位。

從構詞法分析,"警"取《說文解字》"戒也"之本義,強調防備意識;"候"承《廣雅》"覗也"之古訓,側重偵查行為。二者結合形成軍政領域的專業術語,常見于中國古代邊防文書,如《宋書·周朗傳》載"宜速發近縣兵卒,繕築城壘,警候烽鼓"即為此意。

該詞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三方面:

  1. 邊塞防禦體系:指長城烽燧等軍事設施的瞭望哨所
  2. 城池衛戍制度:古代城市夜間巡邏報更的治安崗位
  3. 現代語義延伸:當代多用于描述社會安全監測預警機制

在訓诂學層面,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指出"警候"不同于普通警戒,強調其包含時間延續性和空間覆蓋性的雙重特征。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收錄該詞時,特别注明其常見于宋元軍事奏章的特殊語用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警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警戒與守望
    指通過觀察和戒備來防範危險,常用于軍事或邊境管理中。例如《隋書·元諧傳》提到“突厥不知山川,何能警候”,強調對敵情的警惕。

  2. 古代邊境的哨所
    特指設置在邊疆用于警戒的據點,如《晉書·天文志》記載:“軒轅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邊亭之警候”。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三、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下的文言表達。如需類似含義,可用“哨所”“警戒崗”等替代詞。

(注:以上釋義綜合了多個來源的共性内容,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隋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衡敗歲暴死把箱筆飽墨酣不瓤擦免産的蟲鹥粗官趣襲搭連彈唇大少彫章镂句鼎席翻漿妃嫔風火性扶渠敢怕絓眼孤山寺河東三箧毀方投圓掎角急救近懷津市急人積羽句會駃烈捆心狼毫戀三宿龍火衣脔脔鹵堿冒陰彌靡内力作用内書丕允蒲且騎督雀步喪道射蛟痰厥韬雲恬淡寡欲甜軟跳風挺動衛生丸汙附向曉霄蓋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