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aunch an offensive;attack]∶發起或發動進攻
發動總攻擊
天空劃過幾顆紅色的信號彈,攻擊開始了。——茹志娟《百合花》
(2) [strike]∶對…發動軍事進攻
機群在攻擊目标之後安全返回
(3) [attack]∶激烈指責;中傷
不準進行人身攻擊
(1).進攻打擊。《史記·秦始皇本紀》:“ 周 文武 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 唐 武元衡 《塞下曲》:“白露溼鐵衣,半夜待攻擊。” 劉白羽 《火光在前》第十章:“師決定派出一個團到敵人側後方協同兄弟部隊一部份進行攻擊。”
(2).惡意指摘。《後漢書·賈逵傳》:“諸儒内懷不服,相與排之……從是攻擊《左氏》,遂為重讎。”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不待 章蔡 復用,諸賢固已自相攻擊而去矣。” 巴金 《寒夜》十八:“為什麼這兩個他所愛而又愛他的女人必須像仇敵似地永遠互相攻擊呢?”
(3).猶碰擊。 前蜀 貫休 《冬末病中作》詩之二:“胸中有一物,旅拒復攻擊,向下還上來,唯疑是肺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攻擊漢語 快速查詢。
“攻擊”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較大。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攻擊(動詞/名詞)指主動發起武力、語言或策略上的侵害行為,目的是對目标造成傷害、破壞或壓制。核心含義包含“主動進攻”和“施加負面影響”兩層屬性。
軍事/武力層面
指用武器、軍隊等對敵方進行物理打擊。例如:“軍隊發起全面攻擊”“空襲是一種遠程攻擊手段”。
計算機/網絡安全
指通過技術手段入侵系統、破壞數據或竊取信息。例如:“黑客發起DDoS攻擊”“釣魚郵件是常見的網絡攻擊方式”。
生物學與心理學
體育競技
比賽中主動進攻對方陣地或得分的行為。例如:“足球隊采用433陣型加強攻擊力”。
學術/策略層面
批判性反駁或針對性策略。例如:“這篇論文攻擊了傳統理論的漏洞”“商業競争中低價策略是市場攻擊手段”。
總結來說,“攻擊”的本質是主動施加負面影響的行動,其具體含義需結合場景判斷。
《攻擊》是一個表示進攻、進攻行動的動作或行為的意思。漢字"攻"是由部首⻍和聲母公組成,筆畫數為7。它的繁體字形為"攻"。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象形字,原本是用于表示人類、戰争和沖擊等含義。古時候漢字中的"攻"的寫法有多種方式,如篆書中的寫法為"攴",隸書中的寫法為"方攵方"等。
以下是一些關于"攻擊"的例句:
一些與"攻擊"相關的組詞包括:進攻、襲擊、進擊、突擊等。
與"攻擊"意思相近的詞彙有:進犯、沖擊、進擊、進攻等。
與"攻擊"意思相反的詞彙有:防守、保護、抵抗、阻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