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管準。古代用以瞄測取平的器具。《淮南子·齊俗訓》:“視高下不差尺寸,明主弗任,而求之乎浣準。” 高誘 注:“浣準,水望之平。”
(2).比喻法度。 章炳麟 《秦政記》:“夫貴擅于一人,故百姓病之者寡,其餘蕩蕩平于浣準矣。”
“浣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解釋:
本義:古代瞄測取平的器具
指一種用于測量水平或校準的工具,類似現代的“水準儀”。例如《淮南子·齊俗訓》提到“視高下不差尺寸,明主弗任,而求之乎浣準”,高誘注解為“水望之平”,即通過水的平面來校準高低()。
引申義:法度或标準
在章炳麟《秦政記》中,“浣準”被引申為比喻社會規範或制度,如“百姓病之者寡,其餘蕩蕩平于浣準矣”,意指以法度維持社會平衡()。
補充說明:
浣準(huàn zhǔn)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對衣物或布料進行漂洗和處理,使其變得幹淨整潔。
浣準的主要部首是水部(氵),其餘部首是井(阝)。浣準總共由13個筆畫組成。
浣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生活。在古代,人們使用一種叫做“準”的工具來漂洗和處理衣物。所以,人們把這個動作叫做“浣準”。隨着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現在使用的洗衣機和洗滌劑已經代替了手工浣準的方式。
繁體字“浣準”的寫法為「澣準」。
在古代,「浣準」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有時候會把「準」寫作「準」,意思依然是一樣的。
1. 她每天都要浣準衣服,确保家人穿得整潔。
2. 母親細心地浣準了我那件寶藏般的西裝。
3. 這家洗衣店以其高質量的浣準服務而聞名。
洗浣、浣水、浣熊
洗滌、清洗、洗濯
髒污、不潔、污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