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人的城府很深。 明 李夢陽 《戲作放歌寄别吳子》:“ 東湖 子君非淟涊闇穆取位之丈夫,餘亦豈卑卑與世而浮沉。”
“闇穆”是一個較為生僻的中文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形容人的城府很深,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義
“闇穆”(拼音:ān mù)指人隱藏真實想法、心思深沉的狀态,帶有内斂而不外露的意味,常見于形容權謀或處世圓滑之人。該詞也可寫作“暗穆”,但使用頻率極低。
文學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李夢陽《戲作放歌寄别吳子》中的詩句:“東湖子君非淟涊闇穆取位之丈夫,餘亦豈卑卑與世而浮沉。”此處通過對比,強調“闇穆”與“卑卑浮沉”的差異,突顯其“深沉謀略”的語境。
語境範圍
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文學中,現代口語極少出現。因與“權謀”“心計”關聯,常含貶義或中性色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情感傾向。
近義關聯
與“老謀深算”“深藏不露”等詞接近,但“闇穆”更強調性格的靜默與難以捉摸,而非直接的策略性。
根據滬江線上詞典(高權威性來源),“闇穆”的英文釋義可對應“subtle and reserved”,進一步體現其隱含、克制的特質。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曆代文獻中用例稀少,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證或曆史演變,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闇穆是一個表示黑暗、陰暗和神秘等含義的詞彙,常用于描述物體或情境的黑暗、不可見或深奧的特征。
闇穆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阝”部和“穴”部。其中,“阝”表達了關于山或防護的概念,“穴”表示洞穴。
闇的拆分筆畫為17畫,穆的拆分筆畫為9畫。共計26畫。
闇的來源較為複雜,古代常使用此字作為夜晚的象聲字,後來演變為表示黑暗或陰暗的意思。闇的繁體形式為「闇」。
在古代,闇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一種古代寫法為「闉」,其含義依然是黑暗和陰暗。
1. 這個地方一片闇,幾乎看不見手指。 2. 他的表情透露出一種神秘而深邃的闇。
組詞:闇夜、闇黑、闇幕、暗闇。
近義詞:黑暗、陰暗、幽暗。
反義詞:明亮、光明、明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