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的意思、蘇轼的詳細解釋
蘇轼的解釋
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詞語分解
- 蘇的解釋 蘇 (⑧囌) ū 植物名(“紫蘇”或“白蘇”的種子,稱“蘇子”)。 指須頭下垂物:流蘇。 昏迷中醒過來:蘇生。蘇醒。死而複蘇。 緩解,解除:以蘇其困。 特指“江蘇省”、“蘇州市”:蘇劇。蘇繡(蘇州的刺
- 轼的解釋 轼 (軾) ì 古代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憑轼。 憑轼緻敬:“魏文侯過其闾而轼之”。 筆畫數:; 部首:車;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詞作風格鮮明,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以下從詞的風格、代表作品及文學地位三方面展開說明:
一、詞作風格
- 豪放派代表
蘇轼突破了傳統婉約詞的局限,開創豪放詞風。他的詞常以雄渾的意象和奔放的情感為特色,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壯闊畫面。
- 題材拓展
他将詞的題材從兒女情長擴展到詠史、抒懷、田園等,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以生活瑣事表達豁達心境。
- 善用比喻與哲理
其詞常通過自然景物隱喻人生,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借月抒懷,蘊含“人有悲歡離合”的哲思。
二、代表作品解析
- 《念奴嬌·赤壁懷古》
通過赤壁之戰的曆史場景,抒發對英雄的追慕與自身壯志未酬的感慨,體現豪放與沉郁交織的風格。
- 《江城子·密州出獵》
以“老夫聊發少年狂”開篇,展現激昂的報國熱情,語言直率奔放,是豪放詞早期代表作。
- 《蝶戀花·春景》
婉約中帶曠達,“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暗含對人生際遇的釋然。
三、文學地位與影響
蘇轼與辛棄疾并稱“蘇辛”,為豪放詞派奠基人。其詞風打破了“詞為豔科”的窠臼,提升了詞的文學地位,對後世陸遊、辛棄疾等産生深遠影響。此外,他的創作理念強調“以詩為詞”,将詩的技法融入詞中,拓寬了詞的表現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詞句的賞析,可查閱古詩文網()或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蘇轼
蘇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法家、藝術理論家,被譽為“蘇子”,是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人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詞語“蘇轼”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艹”和“車”,其中“艹”是草字頭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而“車”表示與交通運輸有關。蘇轼的筆畫總數為11劃。
來源
據說,“蘇轼”源自蘇州的軌道,因為蘇轼曾經任職于蘇州地區。他還擔任過許多其他地方的官員,為他取名的同時也與他的才華和成就有關。
繁體
在繁體字中,“蘇轼”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用“蘇轼”這個組合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蘇轼”可以寫作“蘇軾”,其中“蘇”是指“蘇”的古代寫法,而“軾”是指“轼”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蘇轼的詩歌作品非常具有個性與情感。
2. 他的文學才能在宋代文壇上獨樹一幟。
組詞
1. 蘇洵:蘇轼的父親,同樣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
2. 載酒:指攜帶酒類飲品。
近義詞
文人、豪放、傑出、才華橫溢
反義詞
平庸、無趣、無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