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rascible;irritable;rash;impatient;impetuous] 兇暴;急躁
(1).浮躁輕率。 漢 王符 《潛夫論·蔔列》:“﹝小人﹞聞惡即懾懼而妄為,故狂躁而多禍。” 唐 杜牧 《上宰相求杭州啟》:“某若不恃吾相之知而求之,是狂躁妄庸人也。” 宋 司馬光 《與王介甫書》:“所遣者雖皆選擇才俊,然其中亦有輕佻狂躁之人。” 沙汀 《淘金記》七:“他們知道 何 家素來注重規矩,不肯容許任何狂躁行為。”
(2).極其暴躁;異常煩躁。 唐 劉知幾 《史通·書事》:“至如 王思 狂躁,起驅蠅而踐筆。” 茅盾 《子夜》十四:“ 吳荪甫 獨自躺在沙發上,皺着眉頭發楞。不可名狀的狂躁是沒有了,然而不知道幹了些什麼的自疑自問又占據在他心頭。”
“狂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áng zào,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詳細釋義:
在心理學領域,狂躁症(mania)是一種以情感病理性高漲為特征的精神疾病,具體表現為: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性格缺陷或行為失控:
若需了解狂躁症的具體分類(如狂躁型抑郁症、電腦狂躁症)或治療方法,建議參考專業醫學資料。
《狂躁》指的是情緒異常激動、躁動不安或行為極端沖動的狀态。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某種情況下失去理智、控制不住自己的一種表現。這個詞通常帶有負面的意義,暗示某人的思維和行為超出了正常的範圍。
《狂躁》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左邊的“犬”是指“犬字旁”,右邊的“敢”是指“敢字旁”。它的部首“犬”代表了與犬有關的事物,而“敢”則表示與勇敢、冒險等相關的含義。
根據部首拆分,我們可以計算出該詞的總筆畫數。其中,“犬”的部首筆畫數為4,而“敢”的部首筆畫數為10。因此,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4。
《狂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它是由漢字“狂”和“躁”組成的合成詞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狂躁」。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狂躁》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中,“狂”字的部首表現形式為一個象形的“犬”,而“躁”字的部首則是“足”。古代的漢字書寫更加複雜,而現代漢字簡化後更為規範簡潔。
以下是一些使用《狂躁》這個詞的例句:
和《狂躁》相關的組詞有:
近義詞包括:激動、焦躁、暴躁、不安等。
反義詞可以是:冷靜、穩定、平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