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陣的意思、三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陣的解釋

亦作“ 三陳 ”。指天陣、地陣、人陣。《六韬·三陳》:“ 武王 問 太公 曰:‘凡用兵,為天陳、地陳、人陳,奈何?’ 太公 曰:‘一向一背,此謂天陳;丘陵水泉,亦有前後左右之利,此謂地陳;用車用馬,用文用武,此謂人陳。’ 武王 曰:‘善。’”《新唐書·員半千傳》:“ 高宗 禦 武成殿 ,問:‘兵家有三陣,何謂邪?’衆未對, 半千 進曰:‘臣聞古者星宿孤虛,天陣也;山川向北,地陣也;偏伍彌縫,人陣也。臣謂不然。夫師以義出,沛若時雨,得天之時,為天陣;足食約費,且耕且戰,得地之利,為地陣;與三軍士如子弟從父兄,得人之和,為人陣。捨是,則何以戰?’帝曰:‘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陣”是中國古代軍事術語,主要指三種布陣方式,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三陣”通常指天陣、地陣、人陣,源于古代兵書《六韬·虎韬》。核心思想是通過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來制定戰略,體現古代軍事哲學中的環境與戰術結合的理念。

二、具體含義

  1. 天陣

    • 根據天文星象、氣象變化等自然條件布陣,例如利用日月方位、季節特點等。
    • 《新唐書》提到“星宿孤虛,天陣也”,即通過占星術輔助決策。
  2. 地陣

    • 依據地形特征(如山川、河流、丘陵)布陣,發揮地理優勢。例如《六韬》中強調“丘陵水泉,前後左右之利”。
    • 另有一種解釋為“足食約費,且耕且戰”,即結合後勤保障與地形利用。
  3. 人陣

    • 指軍隊的組織、紀律和士氣,如《六韬》提到“用車用馬,用文用武”的協同作戰方式。
    • 《新唐書》中擴展為“得人之和”,即強調内部團結與領導力。

三、曆史争議

唐代名将員半千曾提出不同觀點,認為三陣應定義為:

四、應用與意義

“三陣”不僅是戰術概念,更體現了古代軍事思想中的系統性思維,對後世兵法和現代戰略管理仍有借鑒意義。如需深入,可參考《六韬》《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陣的意思

三陣是一個漢語詞彙,一般用來形容軍隊或者戰鬥中的陣勢、布陣等。通常指由三個陣容組成的戰略部署,目的是為了巧妙地利用地勢,充分發揮兵力,達到戰略目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陣的拆分部首是“阜”和“殳”,分别位于左右兩邊。阜的拼音為“fù”,含義是山丘、土堆;殳的拼音為“shū”,含義是兵器。三陣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三陣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法和軍事理論。它是根據戰争中的實踐經驗得出,通過分析敵我雙方的兵力、地形和其他因素,制定出三個不同的陣勢,以期在戰場上取得勝利。

繁體

三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三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研究,三陣在古代可能會寫作「叄陣」或者「叁陣」。

例句

1. 在戰鬥中,将軍巧妙地運用了三陣的戰略,成功地擊潰了敵軍。

2. 這個部隊訓練有素,能夠靈活地轉變三陣,應對不同的戰鬥情況。

組詞

組詞:陣法、布陣、陣勢、大陣、陣容、排陣。

近義詞

近義詞:三道陣、三分陣、三列陣。

反義詞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