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禦史彈劾大臣的奏章。《北齊書·孫騰高隆之等傳論》:“賴 世宗 入輔,責以驕縱,厚遇 崔暹 ,奮其霜簡,不然則君子屬厭;豈易間焉。” 隋 江總 《诒孔中丞奂》詩:“故人名宦高,霜簡肅權豪。” 宋 趙磻老 《醉蓬萊·壽葉樞密》詞:“晚上文墀,載嚴霜簡,便雲龍交際。”
(2).竹笏。 唐 馮翊 《桂苑叢談·客飲甘露寺》:“南行一人朱衣霜簡,清瘦多髯。” 後蜀 鹿虔扆 《女冠子》詞:“露濃霜簡濕,風緊羽衣偏,欲留難得住,卻歸天。”
“霜簡”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古代禦史彈劾大臣的奏章
指禦史用于彈劾官員的正式文書,帶有嚴肅、冷峻的象征意義。例如《北齊書》中“奮其霜簡”即形容禦史以嚴厲的奏章糾察權貴。
竹笏(古代官員上朝手持的記事闆)
因竹笏質地堅硬、表面光潔如霜,故稱“霜簡”。唐代文獻《桂苑叢談》提到“朱衣霜簡”,即描述官員手持竹笏的形象。
補充說明:
霜簡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夜間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的冰晶,附着在地面、植物及其他物體上的白色薄層。霜簡常出現在寒冷的天氣中,特别是在秋季和冬季。
霜簡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霜和簡。其中,“霜”字的部首是雨(左邊的部分)和雙人(右邊的部分),總共有10畫;“簡”字的部首是竹(左邊的部分),總共有7畫。
霜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禹貢》一書中,是由中國古代文人所創造的。在繁體字中,霜簡的寫法分别為「霜簡」。
在古時候,霜簡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霜”字在古代時的寫法為「霝」,而“簡”字的古代寫法為「筧」。因漢字演變的曆史原因,現代寫法中的雨和雙人部分分别代替了古代寫法中的雷和建部分。
1. 早晨起來,我發現窗戶上有一層厚厚的霜簡。
2. 霜簡覆蓋的樹枝像是鑲上了一層銀裝,美不勝收。
1. 冰霜:指寒冷天氣中水汽凝結成的冰晶。
2. 霜凍:指霜傾覆在地面上結成厚厚的冰層。
3. 霜花:指水汽凝結在玻璃等物體上形成的美麗圖案。
1. 冰霜:寒冷天氣中的冰晶。
2. 白露:指秋季早晨的露水。
3. 美胄:指白色的霜凍。
1. 太陽:寒冷天氣過後,太陽升起可使霜化。
2. 春風:暖和的春風可以驅散霜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