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帛上的诏書。後泛謂诏書。 宋 陸遊 《老将》詩:“憶昔東都有事宜,夜傳帛詔起西師。”
"帛诏"是古代中國特有的文書形式,由"帛"和"诏"二字複合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帝王書寫在絲織品上的正式诏令,具有特殊的政治象征與文化内涵。
一、字義解析 "帛"在《漢語大詞典》中指代絲織品的總稱,特指未經染色的素絹,其質地輕薄且造價昂貴,常用于重要場合。"诏"則專指帝王頒布的命令文書,《說文解字》釋為"告也,從言從召",強調其自上而下的權威性。
二、曆史功能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代重要政令多書于帛,因絲帛相較于竹簡更易保存且彰顯尊貴。帛诏多用于冊封諸侯、頒布大赦、祭祀天地等重大國事,其形制需符合《大唐開元禮》規定的"黃帛朱書"格式。
三、文化象征 帛诏的材質選擇蘊含政治倫理,《禮記》載"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廟之祭,有田則祭,無田則薦",絲帛作為祭祀用品的延伸,強化了诏令的神聖性。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唐代《賜吐蕃贊普書》帛诏原件,可見金泥書寫的特殊工藝。
“帛诏”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帛诏”指寫在絲帛上的诏書,後泛指皇帝頒布的正式诏令。古代因絲帛材質貴重且便于保存,常用于書寫重要文書,故“帛诏”多用于緊急或重大政令的傳達。
宋代陸遊《老将》詩中提到:“憶昔東都有事宜,夜傳帛诏起西師”,描述緊急軍情下通過帛诏調遣軍隊的場景,體現其權威性與時效性。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辭海》或陸遊詩集。
安痊澳大利亞人把絕包蘭鐵路邊食並緣賓合擯絶不可奈何不首城埤捶胸頓足定風波東蕩西除堕阙返辔收帆肥泉鲋禺寒聲花利胡餅戶曹尚書诙怪箋天借徵踖然苛捐雜稅揆撫累載涼白開嗹喽鹿鹿螺山緑橘偻行馬棚馬屠拍然籤疏欠賬欽服賽神散架三雲神邃沈竈生鼃食膳矢液說白道綠署篆四入頭送赆索尼特殊田熟讬音韋經霧岑霞布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