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拗句的意思、拗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拗句的解釋

(1).格律詩中不合常規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現拗句,一般應采取補救的辦法,即在本句或對句的適當位置上改變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紅顔棄軒冕”,第三字按格律應該平聲而用了仄聲,就把第四字應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上句第五字該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該仄改為平。拗句經過拗救,就算合律。否則,會出現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詩舊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口訣,這隻是一般的說法。因為在五言格律詩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詩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輕易更動的。

(2).見“ 拗句格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拗句是古典詩詞格律中的專業術語,指格律詩中不符合常規平仄規律的句子。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讀音

拗句指律詩中平仄組合打破常規的句子。讀音存在争議,主流觀點認為應讀作ào jù,部分資料标注為niù jù,但《新華字典》等權威工具書未收錄此讀音。

二、分類與特征

  1. 小拗:指詩句中不影響節奏的1、3、5字平仄變化,如五言句“仄仄平平仄”變為“仄仄仄平仄”。
  2. 大拗:涉及4、6位置(五言第4字,七言第6字)的平仄變化,如“仄仄平仄仄”需通過“拗救”調整。

三、拗救方法

當出現拗句時,需通過以下方式補救:

四、詞中的拗句

詞牌雖無固定平仄,但部分詞人刻意使用拗句增強韻律感,如李白《菩薩蠻》的“平林漠漠煙如織”。

五、典型示例

王維《終南别業》中“行到水窮處”為拗句,通過下句“坐看雲起時”完成平仄補救。

總結來看,拗句是格律詩創作中的特殊現象,需結合具體語境和補救規則靈活運用。如需更完整的詩詞案例,可參考和中的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拗句:一個神秘的詞

拗句這個詞源于中文,在字義上指的是結構奇特或者具有獨特風格的句子。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扌”和“句”,扌是手的意思,句則表示句子。在寫法上拗句的筆畫共有16畫。

拗句的來源與演變

雖然拗句這個詞的具體來源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所以我們無法确定拗句在古代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拗句成為形容句子形态或者結構奇特的詞彙。現代漢語中,拗句主要用來形容那些句子結構特殊或者用詞特别的句子。

拗句的繁體寫法

在繁體字中,拗句的寫法為「拗句」。這種寫法在一些地區仍然廣泛使用,特别是在港澳台地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拗句的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因為古代寫字法和現代有許多差異。我們不能确定拗句在古代的寫法是怎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人們也注意到了一些句子的形态和結構的獨特之處。

拗句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拗句的例句:

其他相關詞彙

組詞:拗口、拗字、拗音、拗忍、拆解。

近義詞:奇句、怪句、古句。

反義詞:正常句、普通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