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舞輪的意思、舞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舞輪的解釋

古代一種雜技。用車輪等在手中抛弄。 晉 傅玄 《正都賦》:“手戲絶到,淩虛寄身,跳丸擲掘,飛劍舞輪。”《舊唐書·音樂志二》:“ 梁 有長蹻伎、擲倒伎、跳劍伎、吞劍伎,今并存。又有舞輪伎,蓋今戲車輪者。” 吳榮曾 《和林格爾漢墓壁畫中反映的東漢社會生活》:“撞技和丸劍,在 漢 畫像上面最常見,較少見的是安息五案和舞輪……舞輪是一人将一隻車輪擲弄于手中。《隋書·音樂志》說是‘取車輪、石臼、大盆器等,各于掌上跳弄之’,當是表示演員膂力過人的一種驚險技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舞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舞輪”指古代雜技的一種表演形式,主要特征是表演者用手抛弄車輪或其他重物(如石臼、大盆等),通過力量與技巧展示驚險效果。其名稱由“舞”(表演)和“輪”(車輪)組合而成。

二、曆史與文獻記載

  1. 起源與發展
    該技藝可追溯至漢代,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表演者需将車輪、石臼等器物“于掌上跳弄之”,強調膂力與平衡能力。

  2. 古籍引用

    • 晉代傅玄《正都賦》提到“飛劍舞輪”,說明其常與跳丸、飛劍等雜技同台演出。
    • 《舊唐書·音樂志》将“舞輪伎”歸類為百戲之一,與長蹻伎、吞劍伎并列。

三、文化意義

舞輪屬于古代“百戲”體系,反映了當時雜技藝術的高超水平,同時也作為力量與技巧結合的表演形式,常用于宮廷或民間慶典活動。漢代壁畫中亦有相關場景描繪。

四、現代研究

學者吳榮曾結合考古發現指出,舞輪在漢代社會生活中具有一定地位,其表演形式可能通過絲綢之路與其他文化交流融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正都賦》《隋書·音樂志》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代百戲相關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舞輪

舞輪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舞”和“輪”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舞的部首是舛,總共有10畫;輪的部首是車,總共有9畫。

來源:舞輪一詞通常指的是舞蹈時旋轉的輪子,即用于舞蹈表演的旋轉裝置。

繁體:舞輪(日本的漢字用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辶舞車。

例句:在這個舞台上,演員們圍繞着舞輪旋轉,給觀衆帶來了震撼的視覺享受。

組詞:舞蹈、舞台、輪子。

近義詞:轉輪、旋轉。

反義詞:靜止、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