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的意思、據經的詳細解釋
據經的解釋
依據經典。《後漢書·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問之。 典 據經正對,無所曲折。”《新唐書·鄭肅傳》:“累擢太常少卿,博士有疑義往咨,必據經條答。” 明 李贽 《複宋太守書》:“且無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陳語以相證,恐聽者益以駭愕,故凡論説,必據經引傳,亦不得已焉耳。”
詞語分解
- 據的解釋 據 (據) ù 憑依、倚仗:據點。據險固守。 占有:竊據。盤據。據為己有。 可以用做證明的事物:字據。證據。單據。論據。契據。言之有據。 按照:據實。據稱。依據。據事直書。 據 (據) ū 〔拮據〕
- 經的解釋 經 (經) ī 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經紗。經線。經綸(.整理過的蠶絲;.喻政治規劃)。 地理學上指通過南北極與赤道成直角的線(亦作“子午線”):東經。西經。經度。經緯儀。
網絡擴展解釋
“據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依據經典,常用于強調引用經典著作或權威文獻作為判斷、論述的依據。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讀音:jù jīng(注音:ㄐㄩˋ ㄐㄧㄥ)
- 結構:動賓短語(“據”為動詞,意為依據;“經”指經典著作)。
- 釋義:指在論證、決策或解釋問題時,以經典文獻或權威典籍為根據。
二、用法與例句
-
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 《後漢書·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辄谘問之。典據經正對,無所曲折。”
(意為趙典依據經典明确回答朝廷疑問,不拐彎抹角。)
- 《新唐書·鄭肅傳》:“博士有疑義往咨,必據經條答。”
(鄭肅解答博士疑問時,必引用經典逐條回應。)
-
近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學術讨論或強調權威依據時仍可見,例如:
三、相關詞彙
- 近義詞:引經據典、旁征博引
- 反義詞:憑空臆斷、主觀臆測
- 關聯成語:引經據義、正正經經
四、補充說明
- 文化背景: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經典的尊崇,尤其在儒學體系中,經典(如四書五經)是學術與道德的重要标尺。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依據權威資料或可靠經驗”,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注:的釋義存在争議,需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經典出處,可參考《後漢書》《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據經》的意思
《據經》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根據經書、經典來做事或判斷。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分别是“據”和“經”。
拆分部首和筆畫
“據”的部首是手,意為依據、根據。它的筆畫數為7畫。
“經”的部首是豎,意為經書、典籍。它的筆畫數為9畫。
來源和繁體
《據經》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和傳統。它是屬于漢語詞彙中的一個成語。
在繁體字中,“據”和“經”的寫法分别為「據」和「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具體怎麼寫“據經”這個詞可能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上,它們的基本形态和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
1. 他根據這本經書搜集了大量的資料。
2. 這個研究是根據古代經典所進行的。
3. 我們應該據經辦事,不要憑空臆測。
相關詞彙
組詞:根據、經書、典籍、經典
近義詞:參考、遵循、依照
反義詞:違背、背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