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據經的意思、據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據經的解釋

依據經典。《後漢書·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輒諮問之。 典 據經正對,無所曲折。”《新唐書·鄭肅傳》:“累擢太常少卿,博士有疑義往咨,必據經條答。” 明 李贽 《複宋太守書》:“且無徵不信久矣,苟不取陳語以相證,恐聽者益以駭愕,故凡論説,必據經引傳,亦不得已焉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據經”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據”和“經”兩個字組合而成,主要出現在古代漢語和文獻中,其含義具有特定的學術和文化背景。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據(據):
    • 本義為“依仗、依靠”,如《說文解字》:“據,杖持也。”引申為“依據、根據”。
    • 在學術語境中,常表示“援引、引用”權威性的典籍或言論作為憑證。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據”字條釋義。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線上版)亦提供詳細義項:https://www.cp.com.cn/Content/2020/09-17/1434401887.html
  2. 經(經):
    • 本義指織布的縱線,引申為“常道、規範”,特指被尊為典範的儒家經典著作,如《詩》、《書》、《禮》、《易》、《春秋》等“五經”。
    • 泛指具有權威性、典範性的著作或思想體系。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經”字條釋義。《說文解字》:“經,織也。”段玉裁注:“經,必先有經而後有緯,是故三綱、五常、六藝謂之天地之常經。”

二、複合詞“據經”釋義 “據經”作為一個固定搭配,其核心含義是:

三、用法與語境 “據經”常用于描述以下行為或狀态:

  1. 學術論證:在闡釋義理、考訂名物制度、批駁異說時,引用經典原文作為不可動搖的證據。例如:“其說皆據經立義,不為空言。”(他的學說都依據經典确立觀點,不說空話)。
  2. 制定規範:在确立禮儀、法律、制度時,以經典記載為藍本和準則。例如:“朝廷議禮,必先據經。”(朝廷讨論禮儀,必定首先依據經典)。
  3. 道德實踐:指個人行為或治國理政遵循經典所載的倫理綱常和聖賢教誨。

四、典籍例證

總結 “據經”一詞,核心在于強調對權威經典(尤其是儒家經典)的尊崇、依賴和引用。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宗經”、“征聖”的思想,即在知識、道德、制度等領域,經典被視為真理的源泉和行為的圭臬。理解和運用該詞,需置于古代學術思想與文獻傳統的背景之中。

網絡擴展解釋

“據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依據經典,常用于強調引用經典著作或權威文獻作為判斷、論述的依據。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用法與例句

  1. 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 《後漢書·趙典傳》:“朝廷每有災異疑議,辄谘問之。典據經正對,無所曲折。”
      (意為趙典依據經典明确回答朝廷疑問,不拐彎抹角。)
    • 《新唐書·鄭肅傳》:“博士有疑義往咨,必據經條答。”
      (鄭肅解答博士疑問時,必引用經典逐條回應。)
  2. 近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學術讨論或強調權威依據時仍可見,例如:

    • “研究曆史需據經考據,避免主觀臆斷。”

三、相關詞彙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經典出處,可參考《後漢書》《新唐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禮抱圍奔呼鼻衄髀肉不分軒轾草稿成竹重孫丑族川華楚瀝寸晷風檐大佛閣打夾帳大雜院瞪眼瞎底綏蹲夷珥筆呃喔發短心長方頭不劣飛梯風高腐木旰食之勞勾惹滾繡球鴻立黃香會心攪拌機基于狷傲蠲緩駿氣開光控瀝臘醅掠理離衡六幕賣嚷兒麻命門面話迷道彌散南海子乾渡錢前主擒題窮滞社威擅勢水米不黏牙賟贶坨商外治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