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 lost on the way]∶迷失道路
策蹇驢囊圖書,夙行失道,望塵驚悸。——馬中錫《中山狼傳》
(2) [unjust]∶違背道義;無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失去準則;違背道義。《易·觀》:“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舊唐書·杜讓能傳》:“朕之失道,再緻播遷。” 明 何景明 《垓下行》:“古來失道衆所棄,父老雖憐将奈何。”
(2).迷失道路。《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晉文公 出亡, 箕鄭 挈壺餐而從,迷而失道,與公相失。” 唐 杜甫 《送人從軍》詩:“馬寒防失道,雪沒錦鞍韉。” 馮自由 《興中會時期之革命同志》一:“﹝ 山田良政 ﹞參與 三洲田 之役,以失道遇害。”
“失道”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失道”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語義流變,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辭典》。
失道一詞可以拆分為“失”和“道”兩個部分。其中,“失”是由“白”和“大”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筆畫數為5;“道”是由“辶”和“首”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筆畫數為12。
《失道》在漢字中的使用并不常見,它源自于古代文獻《詩經·小雅·常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失之子羽,亦不我遺思。”這裡的“失道”意為失去了道路,失去了方向。
在繁體字中,“失道”可以寫成“失道”“乏道”或“褫道”。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失道”這個詞,可以用古代的寫法寫作“弋兒人”。
1. 他迷失了道路,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
2. 在黑暗中感到迷茫和失道是常有的事情。
1. 失路:迷失了道路。
2. 失望:感到不如預期的失落。
3. 失誤:因犯錯誤而導緻的失敗。
迷途: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迷失:迷茫不知所措。
尋道:尋找正确的道路。
歸途: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