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恻绮麗。《南史·柳恽傳》:“﹝ 柳惲 ﹞為太子洗馬,父憂去官,著《述先頌》,申其罔極之心,文甚哀麗。” 明 陳子龍 《善哉行》之二:“吐音哀麗,激發中腸。”
“哀麗”是由“哀”與“麗”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多用于文學語境中描述兼具哀婉情感與華美形式的藝術特質。該詞屬于形容詞,常用來形容文學、音樂、繪畫等作品中交織着悲情與美感的特殊意境。
從詞義結構看,“哀”指代哀傷、悲戚的情感内核,如《說文解字》中釋為“闵也”,強調對苦難的深切感受;“麗”則取義于《玉篇》中“華绮也”,指代形式上的典雅與絢麗。二者結合後,形成對立統一的美學概念,既包含悲劇性情感張力,又具備藝術形式上的審美價值,類似西方文藝理論中“崇高美”的東方表達。
在文學創作中,“哀麗”常用于評價婉約派詩詞,如清代詞評家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評李煜詞作“亡國之音哀以思,其麗在神”,即暗合哀麗特質。現代學者葉嘉瑩在《迦陵論詞叢稿》中也指出,宋詞中的“要眇宜修”之美往往與“幽約怨悱”之情相生,形成哀麗并舉的審美範式。
據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該詞特指“哀婉而美麗”,多用于書面語境。北京大學出版社《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則補充說明,其搭配對象多為抽象藝術概念,如“哀麗的詩行”“哀麗的樂章”等,強調情感深度與形式美感的雙重維度。
“哀麗”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āi lì,其核心含義是悲恻绮麗,常用于形容文學、音樂等藝術形式的哀婉與華美交融的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例句或語境中的用法,可補充說明。
安魂曲安之若素迸坼本文讒柄朝懽暮樂晨婦慈儉當寝單帳倒好兒疊連反初坊正高分子化工告實供辦鈎摭觀者如織挂失谷董羹骨庫鼓瑟哼唱合數鴻筝家羽結點敬若神明進種善群軍井開匮賴事禮際昴降馬蚿民宰摩蕩拿得起内廠搦筆排擠蒨璨潛沸绮纨子曲禮趨跄乳粥少擋無系守鎮貪多嚼不爛桃蹊柳陌讨試鐵打心腸提振土木八刓缪鮮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