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峭鲠的意思、峭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峭鲠的解釋

嚴正剛直。《新唐書·韓休傳》:“ 休 峭鯁,時政所得失,言之未嘗不盡。”《新唐書·李翺傳》:“ 翺 性峭鯁,論議無所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峭鲠”一詞由“峭”和“鲠”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引申義理解:

  1. 字義解析

    • 峭:本義為山勢高陡(如“峭壁”),引申為嚴峻、嚴厲,如“峭法”“峭直”等。
    • 鲠:原指魚骨,後比喻正直、剛直,如成語“骨鲠之臣”即形容剛正不阿的人。
  2. 組合含義
    “峭鲠”形容人性格剛直嚴峻、不妥協,常用于描述品格或處事态度。例如:

    • 文獻用例:漢代晁錯被描述“為人峭直刻深”(《漢書·晁錯傳》),即性格剛硬、嚴正。
    • 引申場景:可用于形容執法者鐵面無私,或文人風骨傲然不屈。
  3. 近義詞與語境
    近義詞包括“剛鲠”“嚴正”,多用于褒義語境,強調堅守原則的品格特質,如“峭鲠之士”指正直敢言的人。

“峭鲠”融合了“峭”的嚴苛與“鲠”的剛直,凸顯一種兼具冷峻與正直的品格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峭鲠》的意思

《峭鲠》是一個常見的成語,用來形容事物尖銳、刺人。它常常用來形容文筆、才思等方面的高峭,并且帶有一定的貶義。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文辭、才情等犀利鋒芒的特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峭鲠》是一個由“山”部和“魚”部組成的漢字。它的部首是“山”,總體來說,這個字的結構比較複雜。《峭鲠》共有21個筆畫,其中“山”部有3個筆畫,“魚”部有1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峭鲠》是一個古代的漢字,它的繁體字形是「嶠鯁」。根據古籍記載,這個成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當時,它就已經具有了與現在相似的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峭鲠》在古時的字形寫作「嶠鯁」,字體有些許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古時的漢字書寫更為繁複,筆劃相對複雜,需要借助毛筆等工具進行書寫。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峭鲠》的例句:

1. 他的文章鋒芒畢露,充滿了峭鲠之氣。

2. 他的知識面很廣,能夠以峭鲠的視角看待問題。

3. 這篇文章誇張的修辭手法使用過度,顯得有些峭鲠。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峭鲠》相關的詞語有:

1. 近義詞:尖銳、犀利、鋒芒、銳利

2. 反義詞:柔順、溫和、柔和、平和

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你對《峭鲠》這個詞及其各種相關内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