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Yu] (1611—約1680) 字笠鴻、谪凡,號笠翁,明末清初蘭溪(現在浙江省蘭溪縣)人,戲曲理論家,作家。除《一家言》外,還著有《笠翁十種曲》(傳奇)、短篇小說集《十二樓》等
李漁(1611—約1680),字笠鴻、谪凡,號笠翁,明末清初浙江蘭溪人,是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及美學家,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東方莎士比亞”。
李漁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其理論為後世戲劇發展奠定基礎,作品兼具文學性與通俗性,至今仍受推崇。
《李漁》是一個有着深遠文化底蘊的詞語,它指的是明代文學家張岱的字。李漁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學造詣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名人。
《李漁》這個詞彙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樹木有關,它的拆分筆畫為: - 木:3畫(左右兩部分各算一畫,中間的橫線算一畫) - 大:3畫 - 水:4畫 - 點:1畫
《李漁》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這個名字來源于張岱,他的字為漁翁,故人們簡稱其為李漁,以示敬意。
《李漁》的繁體字為「李漁」。在繁體字形式中,「漁」的「水」部分由「漁」中的「水」替代。
古時候,《李漁》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明代古文字形為例,「李漁」的寫法為「李漁」,在這個時期,漢字的字形發生了一些變化。
1. 張岱的文學作品充滿了李漁的風采和魅力。 2. 他的寫作風格充滿了李漁的影響。
與《李漁》相關的組詞: - 漁翁:指喜歡垂釣的人。 - 漁歌:形容漁民垂釣時唱的歌曲。
《李漁》的近義詞: - 張岱:張岱亦為該詞的原名,為同一個人的不同稱謂。 - 漁翁:字面意義上與李漁相同,表示喜歡垂釣的人。
《李漁》的反義詞: - 文山會海:與李漁的獨特寫作風格相對,指的是大量的、瑣碎的文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