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頭的意思、缽頭的詳細解釋
缽頭的解釋
(1). 唐 代樂舞節目。傳自西域。 唐 張祜 《容兒缽頭》詩:“兩邊角子羊門裡,猶學 容兒 弄《鉢頭》。”
(2).盛器。《西遊記》第五三回:“拿這鉢頭兒去,是必多取些來。”
詞語分解
- 缽的解釋 缽 (鉢) ō 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制的器具:缽子。飯缽。茶缽。乳缽(研藥使成細末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
網絡擴展解釋
“缽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唐代樂舞名稱
-
起源與形式
缽頭是唐代傳入中原的一種西域樂舞,又稱“撥頭”。表演時,舞者身着素衣、披散頭發,面部作啼哭狀,舞蹈動作配合八段樂曲,帶有叙事性或戲劇性色彩。
例證:唐代詩人張祜在《容兒缽頭》中寫道:“兩邊角子羊門裡,猶學容兒弄缽頭”,反映了這一樂舞在當時的流行。
-
文化意義
該樂舞可能源自西域民間故事,内容或與喪葬、悲情主題相關,展現了唐代中外藝術交融的特點。
二、器物名稱
-
材質與用途
缽頭指陶制容器,形似盆而略小,可用于盛放物品或研磨藥物。佛教中亦指僧人使用的食器(梵語“缽多羅”)。
例證:《西遊記》第五十三回提到“拿這缽頭兒去,是必多取些來”,說明其作為盛器的日常使用。
-
字形解析
- 缽:泛指陶瓷、金屬等制成的器皿。
- 頭:原指人首,此處引申為器具的主體部分。
“缽頭”一詞兼具藝術與實用屬性,既代表唐代西域傳來的特色樂舞,也是傳統生活與宗教中的常見器物。其雙重含義反映了古代語言文化中詞彙的多維延展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缽頭
缽頭是一個漢字詞語,既有名詞的意思,又有動詞的用法。以下給出相關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缽頭的拆分部首是金(你),它的總筆畫數為10筆。
來源和繁體:
缽頭最初起源于古代的法國,用于指代一種淺而寬的容器,通常用于盛放食物或液體。在傳入中國後,缽頭成為了漢字詞語,用于表示類似的容器。
古時候漢字寫法:
缽頭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缶」和「首」的合體字。
例句:
1. 他端起缽頭,喝下了一大口粥。
2. 奶奶每天都用缽頭盛着水果給我們吃。
組詞:
缽頭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
1. 缽盂(bō yú):形容用來盛放液體的大碗。
2. 缽形(bō xíng):形容物體像缽頭一樣弧形凹下去。
3. 當頭棒喝(dāng tóu bàng hē):意味着直接而強烈地批評或指責。
近義詞:
1. 碗(wǎn):與缽頭一樣指代一種簡單的容器,但碗的形狀更加圓形。
2. 盆(pén):用于指代更大的容器,通常用于盛放水或其他大型物體。
反義詞:
1. 杯子(bēi zi):與缽頭相反,指代一種較小且有把手的容器,通常用于盛放飲料。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