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飼養鹿的園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築鹿囿” 晉 杜預 注:“築牆為鹿苑。” 南朝 宋 鮑照 《蒜山被始興王命作》詩:“鹿苑豈淹睇, 兔園 不足留。”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品豔》:“猶記其靸輕煙,曳文霧,下六萌油碧,以宮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為荷花祝生日。”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縣 北。《魏書·太祖紀》:“ 天興 二年二月,以所獲 高車 衆起 鹿苑 。”
(3).地名。《晉書·陸機傳》:“ 長沙王 乂 奉天子與 機 戰於 鹿苑 , 機 軍大敗,赴 七裡澗 而死者如積焉。”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 鹿苑 。” 範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處。”
(5).指僧園、佛寺。 清 趙翼 《李雨村觀察自蜀中續寄詩話比舊增多戲題于後》詩:“採兼 鹿苑 高僧座,購到 雞林 賈客舟。”參見“ 鹿野苑 ”。
根據權威資料,“鹿苑”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五種主要含義,并結合曆史文獻與實例說明:
1. 飼養鹿的皇家或貴族園囿
最早見于《春秋·成公十八年》,晉代杜預注解為“築牆為鹿苑”。這類園囿專供皇室狩獵或觀賞,如南朝鮑照詩句“鹿苑豈淹睇,兔園不足留”即描述其景觀。
2. 古苑名(位于山西大同)
北魏天興二年(399年)拓跋珪曾在此以高車部族戰俘建造鹿苑,規模宏大,屬皇家禁苑。
3. 佛教聖地鹿野苑
即佛陀初轉法輪的印度鹿野苑(Sarnath),後借指佛教重要場所。例如唐代陳陶詩“因緣鹿苑識”即關聯佛教意象。
4. 泛指佛寺或僧園
如日本京都的金閣寺位于鹿苑寺庭園内,此處“鹿苑”代指寺院建築群,體現佛教文化影響。
5. 具體地名
如西晉陸機與長沙王司馬乂交戰的“鹿苑”位于今河南境内,《晉書》記載此戰慘烈。另湖北遠安縣的“鹿苑茶”亦因地得名。
擴展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地理及宗教等多重維度,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鹿苑》是一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鹿”指的是一種有角的哺乳動物,屬于鹿科,常見于森林和草原地區;“苑”指的是古代帝王園林的圍牆内的大型花園。因此,《鹿苑》可以理解為一座供鹿類動物栖息的花園。
《鹿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鹿(部首:鹿;筆畫:11)
苑(部首:艹;筆畫:8)
《鹿苑》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在《楚辭·離騷》中有“東騎黃虹,素女維麟,鶴盤于九霄之上,鳳凰集于鹿洞之東”之句,其中的“鹿洞”即指《鹿苑》。
在繁體字中,“鹿苑”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鹿”的古代寫法為:“麋”。
“苑”的古代寫法為:“院”。
因此,在古時候,《鹿苑》的寫法為:“麋院”。
以下是幾個使用《鹿苑》一詞的例句:
1. 他經常在郊區的鹿苑中觀察野生鹿的生活習性。
2. 這座鹿苑是皇家園林的一部分,供皇帝和貴族狩獵娛樂。
3. 少年時,他常常想象自己是鹿苑中自由奔跑的鹿群之一。
組詞:鹿場、鹿群、鹿角、苑囿。
近義詞:鹿場、鹿園、鹿場苑。
反義詞:非鹿、非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