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賂的意思、納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賂的解釋

(1).行賄。《國語·晉語九》:“ 梗陽 人有獄将不勝,請納賂於 魏獻子 , 獻子 将許之。”

(2).受賄。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 慶曆 八年,有言博士以美謚加於人,以利濡潤,有同納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納賂"是漢語中具有明确貶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不正當手段收受財物。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包含兩層内涵:

一、狹義指公職人員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屬于貪污腐敗行為。《說文解字》析"納"為"絲濕納納也",引申為接受之意;"賂"在《廣韻》中釋作"遺也",即私下贈送。二字組合完整呈現財物授受過程。

二、廣義可指代非公務場景中違反道義的財物收受,如《史記·酷吏列傳》載:"小吏畏誅,雖有盜不敢發,恐不能得,坐課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盜賊寖多,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焉",文中"上下相匿"即包含納賂行為。

該詞的近義詞辨析體系顯示:"受賄"側重職務關聯性,"收賄"強調行為主動性,"貪贓"突出財物非法性。據《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考釋,"納賂"在語義強度上較"受賄"更具書面化特征,多用于司法文書或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納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可分為兩個方面:

一、基本釋義

  1. 行賄
    指主動贈送財物或利益以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例如《國語·晉語九》記載,梗陽人因訴訟即将敗訴,向魏獻子“納賂”以求勝訴。

  2. 受賄
    指接受他人財物或利益并為其謀取私利的行為。宋代宋敏求在《春明退朝錄》中提到,博士因收受好處而濫用谥號,“有同納賂”。

二、使用背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如《國語》《春明退朝錄》等,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含義與現代“行賄/受賄”相近,但更強調“財物輸送”這一行為本身。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及宋代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灞滻八分公百身莫贖奔波别董大搏逐不切實際藏畜蠶鄉超趠乘僞行詐丑地穿針道貌惡子方言矩行飛煽風紋風汛蕡燭佛山市高下在手歌吹功勞簿柧棱含孕龁啖爀爀合刃黃黍穢媟火鏡鹘起井肆絶麟君谟舊譜空轉鹿觡緬邁靡他破塊氣機侵臣窮皮秋意薩其馬升用繩約釋疑瘦瘠書帽書面語蒜條金提挈拓開危朗香胰子效死輸忠謝莊析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