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赂的意思、纳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赂的解释

(1).行贿。《国语·晋语九》:“ 梗阳 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於 魏献子 , 献子 将许之。”

(2).受贿。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庆历 八年,有言博士以美謚加於人,以利濡润,有同纳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纳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基本释义

  1. 行贿
    指主动赠送财物或利益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例如《国语·晋语九》记载,梗阳人因诉讼即将败诉,向魏献子“纳赂”以求胜诉。

  2. 受贿
    指接受他人财物或利益并为其谋取私利的行为。宋代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提到,博士因收受好处而滥用谥号,“有同纳赂”。

二、使用背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如《国语》《春明退朝录》等,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含义与现代“行贿/受贿”相近,但更强调“财物输送”这一行为本身。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语》及宋代史料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纳赂的意思

《纳赂》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接纳、收纳”。纳赂表示接受、容纳到某个集体或系统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纳赂》的部首是“纟”,读作“纟部”。它的拼音是“nà”,音调为第4声。它的笔画数为6划。

来源和繁体

《纳赂》源自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是对外来事物的名称。它在汉字中属于一种罕见的用法,不常见于日常生活中。

在繁体字中,可以写作「納戽」。根据繁简转换规则,「纳赂」可以转换为「纳戽」。

古时候汉字写法

据古籍记载,古时候的《纳赂》还有其他的写法,例如「納呼」、「納获」等。这些写法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逐渐被淘汰,如今已经很少使用。

例句

1. 此次会议纳赂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决议。

2. 慈善机构纳赂了捐款者的爱心,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组词

1. 纳税:指按照法定规定,将个人或单位应缴纳的税款交给国家。

2. 纳凉:指在炎热的夏季,寻找凉快的地方休息、消暑。

3. 纳闷:指对某种事情或情况感到奇怪、不解,产生疑惑。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收纳、接纳、接收

反义词:拒绝、排斥

别人正在浏览...

保苗卑扈边极鄙异怖头唱功尘俗春澌电文调笙敦煌发疾房木返朴还淳讽厉氛旄腐竹刚明供攀俇攘鼓钥画毂甲货藉讬举例巨识老宋体礧磈令绩留名陆桥曼志没身描朱末品内帐破寒圻界拳击容制瑞鸭儒职三香赏对伤违社会主义爽理书簿素光索知甜包谷天陈恬穆梯土微司文按香柈小己晓声逍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