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祝告天地神靈。 漢 劉桢 《黎陽山賦》:“南蔭 黃河 ,左覆 金城 ,青壇承祀,高碑頌靈。”
“頌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文獻中存在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整理的解釋:
核心定義
“頌靈”指祝告天地神靈,常用于古代祭祀或宗教儀式中,表達對神靈的敬畏與祈求。該詞由“頌”(歌頌/祝告)和“靈”(神靈)組合而成,強調通過語言或儀式向神靈傳達敬意。
擴展解釋
部分資料(如、2)提到“頌靈”可引申為頌揚英雄或精神力量,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
《頌靈》是一個漢語詞組,主要用于表示對神靈以及英雄、先賢等值得崇敬的人物的歌頌和贊美。
詞語“頌靈”由“頁”、“水”、“火”三個部首組成。
頌的拼音為“sòng”,牙齒“齒”字旁,總共有19畫。
靈的拼音為“líng”,水“氵”在底部,總共有8畫。
《頌靈》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如《尚書·大禹谟》:“神靈陟降,有位有禍,吾辟童子。”在古代,人們常用“頌靈”來歌頌神靈的神奇、威嚴和大能。
在繁體字中,“頌”和“靈”分别寫作“頌”和“靈”。
在古代漢字中,頌的古寫形為“宋”,由“宀”和“口”組成,表示神靈住在人們心中。靈的古寫形為“示”,由“礻”和“心”的合體,表示神聖的精神。
1. 他向神靈頌唱贊美的歌曲,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2. 這首詩是為了頌靈英勇犧牲的戰士們而寫的。
1. 頌神:表示歌頌神靈。
2. 頌揚:表示歌頌贊揚。
3. 靈魂:表示人或動物的精神和意識。
歌頌、贊美、贊揚、頌揚。
責備、批評、诟病、抨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