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砮的意思、碧砮的詳細解釋
碧砮的解釋
可制箭頭的碧玉。《文選·左思<蜀都賦>》:“其中則有青珠、黃環、碧砮、芒消。” 張銑 注:“碧砮,碧玉;可為矢鏃。”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文鉞碧砮之琛,奇幹善芳之賦。” 南朝 梁簡文帝 《大6*法頌》序:“金鱗鐵面,貢碧砮之賝;航海梯山,奉白環之使。” 唐 王維 《送高判官從軍赴河西序》:“膺騰白波,驟輸碧砮之貢;腹阻赤坂,傳緻紫琥之深。”
詞語分解
- 碧的解釋 碧 ì 青綠色的玉石:碧玉。 青綠色:碧綠。金碧輝煌。碧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砮的解釋 砮 ǔ 可以做箭镞的石頭。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碧砮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碧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bìnú,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解釋
碧砮指可制箭頭的碧玉,屬于玉石類材質,常用于古代兵器或裝飾品制作。
詳細釋義
-
字義與用途
- “碧”指青綠色的玉石,“砮”本義為可制箭頭的石材,合稱“碧砮”即青綠色、可用于制作箭镞的玉石。這類玉石兼具實用性與珍貴性,常用于軍事或禮儀器物。
-
文獻出處
- 最早見于《文選·左思〈蜀都賦〉》:“其中則有青珠、黃環、碧砮、芒消。”張銑注:“碧砮,碧玉;可為矢镞。”
- 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亦提及:“文钺碧砮之琛,奇幹善芳之賦。”
-
文化與象征
- 碧砮常與“文钺”“善芳”等并列,象征珍貴貢品或珍寶,反映古代對玉石材質的重視,兼具武器實用價值與禮器文化意義。
現代使用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文物或文學賞析的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選》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碧砮》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綠寶石”或“翡翠”。該詞的首部分是“石”,意為石頭,尾部分是“砮”,意為一種編箭的工具,引伸為珍貴的寶石或玉石。這個詞的筆畫數為15畫。
《碧砮》這個詞源自古代漢字演變。它是由石頭部分和砮部分組成的,石頭部分代表寶石、玉石等,砮部分則是象形字,原意是手上拿住一樣東西的形狀。根據古代的漢字書法規則,它的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碧砮》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以下是《碧砮》的例句:
1. 她佩戴着一枚碧砮吊墜,顯得格外美麗動人。
2. 這塊碧砮顔色鮮豔,閃爍着迷人的光芒。
《碧砮》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新的詞語,例如:
1. 碧砮手镯:一種鑲有碧砮的手飾。
2. 碧砮耳環:一種鑲有碧砮的耳飾。
它的近義詞可以是:翠玉、翡翠、綠寶石。
它的反義詞可以是:赤銅、石破天驚。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