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碧砮的意思、碧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碧砮的解釋

可制箭頭的碧玉。《文選·左思<蜀都賦>》:“其中則有青珠、黃環、碧砮、芒消。” 張銑 注:“碧砮,碧玉;可為矢鏃。”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文鉞碧砮之琛,奇幹善芳之賦。” 南朝 梁簡文帝 《大6*法頌》序:“金鱗鐵面,貢碧砮之賝;航海梯山,奉白環之使。” 唐 王維 《送高判官從軍赴河西序》:“膺騰白波,驟輸碧砮之貢;腹阻赤坂,傳緻紫琥之深。”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碧砮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碧砮(bì nú)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古籍記載及文化内涵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釋義

  1. 本義指青綠色的玉石,引申為青綠色。《說文解字》釋:“碧,石之青美者。” 如“碧玉”“碧空”均表顔色或質地純淨。

  2. 指可制箭镞的石頭。《說文解字》注:“砮,石可以為矢镞。” 《尚書·禹貢》載“砺砥砮丹”,孔穎達疏:“砮者,中矢镞之用。”

組合義:指一種青綠色的堅硬石材,古代用于制作箭镞。


二、古籍文獻用例

  1. 《後漢書·東夷傳》

    記載挹婁(古東北部落)地出“青石為镞”,即碧砮,印證其作為箭镞原料的實用性。

  2. 《吉林外紀·物産》

    明确提及“碧砮”為肅慎氏(滿族先祖)進貢周王的貢品,凸顯其稀有性與軍事價值。


三、文化内涵

碧砮在古代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


參考文獻

  1. 《說文解字》(漢·許慎),來源:中華古籍庫
  2. 《尚書正義》(唐·孔穎達),來源:國學導航
  3. 《後漢書·東夷列傳》(南朝宋·範晔),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4. 《吉林外紀·卷七》(清·薩英額),來源:中國方志庫

網絡擴展解釋

“碧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bìnú,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解釋

碧砮指可制箭頭的碧玉,屬于玉石類材質,常用于古代兵器或裝飾品制作。


詳細釋義

  1. 字義與用途

    • “碧”指青綠色的玉石,“砮”本義為可制箭頭的石材,合稱“碧砮”即青綠色、可用于制作箭镞的玉石。這類玉石兼具實用性與珍貴性,常用于軍事或禮儀器物。
  2. 文獻出處

    • 最早見于《文選·左思〈蜀都賦〉》:“其中則有青珠、黃環、碧砮、芒消。”張銑注:“碧砮,碧玉;可為矢镞。”
    • 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亦提及:“文钺碧砮之琛,奇幹善芳之賦。”
  3. 文化與象征

    • 碧砮常與“文钺”“善芳”等并列,象征珍貴貢品或珍寶,反映古代對玉石材質的重視,兼具武器實用價值與禮器文化意義。

現代使用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文物或文學賞析的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選》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笆籬子蹦躂殘編裂簡唱和赪肩乘查崇赫寵綏除毀出水厝手笃生發悸飛弓傅近艮背公先顧存桂折蘭摧果乾翰長鶴袖歡天喜地火妻灰子講通計程解堕金斧競躁九芒記帳闌尾蠻果蜜草蓦頭墨債山積拍岸劈正斧棋炒瓊華宴秋秋翐翐跧蹙圈點瞿昙曲谕入會散氣埏闼少年犯生遂屍祝铄景泣金檀唇天槎聽風就是雨僮約溫色忤情無顔色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