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琅函的意思、琅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琅函的解釋

(1).書匣的美稱。 前蜀 韋莊 《李氏小池亭》詩:“家藏何所寶,清韻滿琅函。”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八四:“琅函錦篋深韜襲,留付 松陰 後輩看。”

(2).指道書。 宋 晁補之 《引駕行·長春》詞:“待琅函深讨,芝田高隱去偕老,自别有壺中永日,比人間好。” 金 趙秉文 《魯直烏絲襕黃庭》詩:“《太清虛皇玉景經》,琅函瓊笈秘始清。” 明 楊慎 《藝林伐山·仙經》:“瓊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書也。” 清 曹寅 《遊仙詩三十韻》之二九:“詩成便返青天去,遺下琅函第幾籤。”

(3).猶華翰。 清 顧炎武 《答李紫瀾》:“春來兩接琅函,著作承明,紬書金匱,自不負平生之所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琅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書匣的美稱
    指裝飾精美或珍貴的書箱,常用來形容藏書之雅緻。例如唐代韋莊《李氏小池亭》中“家藏何所寶,清韻滿琅函”,清代黃遵憲詩作中也有“琅函錦篋深韜襲”的描述。

  2. 指道書(道教經典)
    在道教文獻中,“琅函”代指經書典籍,如《太清虛皇玉景經》被稱為“琅函瓊笈”,宋代晁補之的詞中也用“琅函深讨”喻指研讀道經。

  3. 尊稱他人書信
    作為敬語,用于對他人的書信表示尊重,如《福惠全書》中“伏願琅函再錫”即為此意。

二、補充說明

三、引用文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韋莊詩作、道教文獻《關聖帝君大解冤經》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琅函

《琅函》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王”和“目”,其中“王”為上部部首,表示玉石貴重之意,“目”為下部部首,表示眼睛。該詞字形簡潔,共有11個筆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言》中。“琅函”指的是一種帶有玉石裝飾的函(hán),函是古代一種盛放文書或文件的盒子,因其制作精美,常以玉石裝飾,因此得名“琅函”。

“琅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琅函”,字形變化不大,保持了原字的特點。

在古代,文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琅函》古時的字形為:王字旁左側有三個點表示函的外形,右側為隸書的“目”字,寓意為玉石裝飾的函。

以下是“琅函”的例句:

  1. 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琅函,從裡面取出一封信。
  2. 這個琅函是我爺爺給我的傳家之寶,代代相傳。
  3. 琅函雖小,卻蘊含着無盡的智慧和曆史。

與“琅函”相關的組詞有:琅琅、函件、筆函、書函等。

其中,“琅琅”用來形容美妙的聲音,如琴聲悠揚琅琅動聽。

近義詞為:函、盒子。

反義詞為:敝籠、敝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