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範仲淹的意思、範仲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範仲淹的解釋

[Fan Zhongyan] (989—1052) 北宋政治家、将領、文學家。字希文,祖籍邠州(今屬陝西),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少孤貧,學習刻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進士,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以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并任陝西經略安撫使,守衛邊塞多年。慶曆三年(公元1043)任參知政事,力主革新政治,因受呂夷簡為首的保守派反對,未被采納。後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于赴穎州途中病卒。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谥文正,後世稱範文正公。著有《範文正公集》二十九卷。範仲淹一生緻力于************,同時主張詩文革新,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行者之一。散文以抒發個人政治懷抱的《嶽陽樓記》為代表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範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谥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和教育家。以下是對其生平和成就的詳細解釋:

一、生平背景

  1. 出身與早年
    範仲淹生于徐州(今江蘇徐州),祖籍蘇州吳縣。幼年喪父,隨母改嫁至長山朱氏,改名朱說,後恢複本名。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開啟仕途。

  2. 仕途經曆
    曆任廣德軍司理參軍、興化縣令、秘閣校理等職,因直言進谏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策略鞏固西北邊防。


二、主要成就

  1. 政治與軍事貢獻

    • 慶曆新政:1043年主導改革,提出“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等十項措施,雖僅持續一年,但為後世變法奠定基礎。
    • 邊防策略:抵禦西夏時主張“以守為攻”,有效穩定邊疆,促成宋夏議和。
  2. 文學與思想

    • 名篇《嶽陽樓記》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士大夫精神标杆。
    • 詩詞如《江上漁者》反映民生疾苦,語言質樸,情感深沉。
  3. 教育影響
    創辦書院并親自講學,倡導“義學之風”,注重道德教化,培養人才。晚年仍心系社稷,臨終《遺表》不言私事,唯憂國事。


三、曆史評價

範仲淹被尊為“一代名臣”,其“以德治國”理念、清廉作風及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兼具政治家胸懷與文人風骨,是北宋士大夫的典範。

如需更完整的生平年表或作品解析,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學術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範仲淹》:這個詞是中國姓氏"範"和名字"仲淹"的結合,指的是範仲淹這個具體人物。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範"字的部首是"艹",筆畫數為4;"仲"字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4;"淹"字的部首是"氵",筆畫數為11。來源于具體的人名,沒有特殊的繁體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範仲淹"這個名字一直保持着相對穩定的書寫形式。例句:範仲淹是北宋時期的名将和政治家。組詞:範蠡、範叔、範文、考範、洪範、各有各範、落範。近義詞:範陽、範陽子、範仲子。反義詞:杜甫、蘇轼、蘇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