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康水平的意思、小康水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康水平的解釋

指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已居中等程度但還不是十分富裕的狀況。 * 說:“達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窮不富,日子比較好過的水平”,中國“從國民生産總值來說,就是年人均達到800美元”。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将2000年工農業總産值比1980年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作為************發展的第二步戰略目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小康水平是一個描述社會經濟發展階段與人民生活質量的綜合概念,指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方面達到中等富裕程度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1. 基本概念
    小康水平介于溫飽與富裕之間,表現為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得到較好滿足,生活質量顯著提升。鄧小平曾将其概括為“不窮不富,日子比較好過的水平”,并提出以人均國民生産總值800美元(20世紀末标準)為量化目标。

  2. 多維特征
    包含物質與精神雙重改善:

    • 物質層面:基本生活資料充足(如豐衣足食、住房條件改善)、消費結構優化(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占比提升);
    • 精神層面:文化素養提高、社會福利完善(醫療、教育、養老等保障健全)。

二、衡量标準

  1. 經濟指标

    • 人均GDP:如20世紀末的800美元标準;
    •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比低于50%。
  2. 動态演變
    不同曆史時期标準不同,例如:

    • 解放前:以“中農”經濟狀态為标志;
    • 20世紀末:人均GDP達到中等國家水平。

三、發展曆程

四、現實意義

小康水平不僅是經濟指标,更代表社會整體進步,包括: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數據或政策背景,可參考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曆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小康水平

小康水平一詞指的是國民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普遍相對較好的狀态。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目标之一,也是************共和國的基本國情。“小康”一詞源自中國古代經典《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指國家平安富裕的景象。後來,“小康”一詞逐漸演變為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定、社會和諧統一的整體概念。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小康水平”一詞的部首拆分如下:

小 - 小(小字旁)

康 - 廣(宀字頭)

水 - 氵(三點水)

平 - 幹(一點水)

根據部首和筆畫的拆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漢字。

來源和繁體

“小康水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莊公二十二年,榮父生右。”其中,“榮父生右”是說國家富庶安樂的景象。後來,“小康”一詞逐漸演變為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定、社會和諧統一的整體概念。

在繁體字中,“小康水平”可以寫作「小康水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小康水平”一詞在古代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不過,可以使用古代的字體風格模拟古代的寫法,如「小康水平」。

例句

1. 我們的目标是實現全面小康水平,讓每個人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2. 小康水平的實現需要國家的持續發展,人民的共同努力。

3. 這個地區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組詞

1. 小康社會

2. 小康家庭

3. 小康區域

近義詞

1. 富裕水平

2. 舒適水平

3. 平等水平

反義詞

1. 貧困水平

2. 困頓水平

3. 不平衡水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