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康水平的意思、小康水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康水平的解釋

指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已居中等程度但還不是十分富裕的狀況。 * 說:“達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窮不富,日子比較好過的水平”,中國“從國民生産總值來說,就是年人均達到800美元”。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将2000年工農業總産值比1980年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作為************發展的第二步戰略目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康水平是漢語中描述社會發展與民生狀态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指中等程度的富裕生活狀态,即經濟寬裕、衣食無憂、安居樂業,但尚未達到高度富足的社會發展階段。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淵源及現代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詞典釋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小康”指家庭經濟狀況可以維持中等水平生活,引申至社會層面即“小康水平”,特指社會整體擺脫貧困後,達到經濟較為寬裕、生活安穩的狀态。該詞條強調其作為“介于溫飽與富裕之間的過渡階段”的屬性。

二、曆史淵源

“小康”一詞最早見于《禮記·禮運》,與“大同”理想對應,描述禹、湯、文、武時代政教清明、民生安定的社會形态(原文:“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這一古典語境奠定了“小康”作為社會穩定、百姓安居的文化内涵,成為現代政策術語的曆史依據。

三、現代政策内涵

當代中國将“小康水平”量化為具體社會發展目标。根據國務院《中國的小康生活》白皮書,其标準包括:

  1. 經濟指标:人均GDP達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2. 民生保障: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養老及住房體系;
  3. 社會福祉: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超95%,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6%;
  4. 環境可持續:單位GDP能耗下降20%以上,空氣質量達标天數占比超80%。(來源:國家統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報告》

四、社會意義

“小康水平”不僅反映物質生活提升,更體現社會公平與人文發展的綜合成就。如《人民日報》理論版指出,其核心在于“消除絕對貧困後,通過均衡發展實現全民共享的民生福祉”,标志着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關鍵裡程碑。

從古典理想演變為現代治理目标,“小康水平”承載着中華民族對豐衣足食、社會和諧的永恒追求,其當代實踐為全球減貧與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網絡擴展解釋

小康水平是一個描述社會經濟發展階段與人民生活質量的綜合概念,指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方面達到中等富裕程度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1. 基本概念
    小康水平介于溫飽與富裕之間,表現為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得到較好滿足,生活質量顯著提升。鄧小平曾将其概括為“不窮不富,日子比較好過的水平”,并提出以人均國民生産總值800美元(20世紀末标準)為量化目标。

  2. 多維特征
    包含物質與精神雙重改善:

    • 物質層面:基本生活資料充足(如豐衣足食、住房條件改善)、消費結構優化(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占比提升);
    • 精神層面:文化素養提高、社會福利完善(醫療、教育、養老等保障健全)。

二、衡量标準

  1. 經濟指标

    • 人均GDP:如20世紀末的800美元标準;
    •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比低于50%。
  2. 動态演變
    不同曆史時期标準不同,例如:

    • 解放前:以“中農”經濟狀态為标志;
    • 20世紀末:人均GDP達到中等國家水平。

三、發展曆程

四、現實意義

小康水平不僅是經濟指标,更代表社會整體進步,包括: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數據或政策背景,可參考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曆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别人正在浏覽...

白劄子苞桑背肐拉子草篆承構出荷糧麤懆地妖笃義反俘翻複無常繁果弓正呱呱墜地逛商店紅頂紅萼彗茀獲得者剿絶讦露鲸吞虎噬克己寬仁攬腳老農躐登瓴甓柳範陸地蓮爐鼎之客路工羅略滿江紅面奉面嫩南陸攀登旁迕錢郎撬竊青身青霞志秋殘趨炎趕熱熱火三尺雪三五傳柑三铉韶妙虱多不癢眡聽試習沓舌聽獄屠工無天事霧袖享客蕭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