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動階級統治人民手段之一,把住在附近的幾戶人家組織起來,相互監督,一家出事,各家都連帶負責。 吳組缃 《山洪》十八:“還說還說要出連環保呢,出了毛病的話,就滿門抄斬。” 張麟 《*********将軍的故事·領棉衣》:“敵人在大屯裡駐上軍隊,并要老百姓實行‘連環保’;一戶通‘匪’,十戶滅門。”
“連環保”是舊時中國統治者或官府采用的一種強制性社會治理手段,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将相鄰的若幹戶居民組織起來,形成相互監督、連帶擔責的群體約束機制。以下是具體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文學作品中的案例,可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連環保是一個詞語,包含了三個部分:連、環、保。連指的是不間斷、不斷繼續的意思;環指的是環境;保指的是保護。連環保的意思是指持續不間斷地保護環境。
連環保的部首分别是辶、卩、人,讀作辶[jué]、卩[jí]、人[rén],筆畫分别是辶:4畫、卩:9畫、人:2畫。
連環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論語》。孔子在《論語·顔淵篇》中說:“連旦、接代、乃至于今,不亦善乎!” 其中,“連旦”指的是連續不斷的日出,意味着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由此推導,連續不斷的保護環境就被稱為連環保。
繁體字形式是連環保。
在古代漢字中,連環保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康熙字典》中,連環保的寫法是與現代一樣的。
這裡有一個例句:“我們應該每天都關注環境問題,連環保是每個人的責任。”
組詞:連日不斷、環保主義、保護環境。
近義詞:環境保護、保護環境。
反義詞:破壞環境、污染環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