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墨子的意思、墨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墨子的解釋

(約前468-前376)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名翟。相傳原為宋國人,後長期住在魯國,收徒講學,成為儒家的反對派。主張“兼愛”,即天下人應相愛互利,不應有親疏貴賤之别。思想上有唯物主義傾向,但也有宗教迷信成分。墨子學說在當時思想界影響很大。著作編入《墨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墨子(約前476年-前390年),是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墨家學派創始人。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墨子”一詞包含三重含義:一為曆史人物名,二為學派代稱,三指記載其學說的典籍《墨子》。

從思想體系看,《辭海》将墨子學說概括為“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四大核心主張,強調通過消除等級差别實現社會公平,其“三表法”認識論提出“本之、原之、用之”的實踐驗證标準。孫诒讓在《墨子間诂》中特别指出,“兼相愛,交相利”的倫理觀突破儒家親親之愛,構建起中國最早的普世價值體系。

作為典籍的《墨子》,現存五十三篇,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分類包含“經說”“論辨”“守備”三大類,其中《經上》《經下》等篇保存着戰國時期最完整的邏輯學體系,被梁啟超稱為“中國式三段論”。李學勤在《先秦諸子系年》中強調,《墨子》的城守諸篇為研究古代軍事防禦技術提供了珍貴文獻。

現代哲學史研究顯示,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将墨子定位為“實效主義的開山”,其“天志”“明鬼”思想雖具宗教色彩,但本質是通過超越性權威約束統治者行為。錢穆在《國學概論》中特别指出,墨家“摩頂放踵利天下”的實踐精神,對後世俠文化形成具有原型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墨子(約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宋國人(另有魯陽、滕國等說法),是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以下從五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身份背景

  1. 出身與地位
    出身農民,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以平民身份創立哲學體系的哲學家。曾任宋國大夫,祖上為宋國貴族目夷後裔。

  2. 學術淵源
    早年學習儒家學說,後因反對繁瑣的禮樂制度,創立墨家學派,成為儒家主要反對派。


二、核心思想主張

  1. 十大主張
    提出“兼愛”(平等互愛)、“非攻”(反對戰争)、“尚賢”(選賢任能)、“節用”(節約資源)等思想。

  2. 哲學特點
    兼具唯物主義傾向(如重視實踐、邏輯)與宗教色彩(如“天志”“明鬼”思想)。


三、科學貢獻

  1. 科學理論
    在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等領域有開創性研究,例如提出小孔成像原理。

四、著作與影響

  1. 《墨子》傳世
    現存53篇,包含墨家言行記錄和邏輯學專論(《墨經》),是研究墨學的重要文獻。

  2. 曆史地位
    墨家與儒家并稱“顯學”,戰國時期形成“非儒即墨”的思想格局。


五、典故與評價

成語“摩頂放踵”形容墨子為踐行理想不辭勞苦,“墨子泣絲”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生平細節或思想體系,可參考《墨子》原著及權威史籍。

别人正在浏覽...

柏城白叟白頁悲歎笾簋辨水碧麥踣鹿不上台盤不恤朝兢夕惕吃不了兜着走出除吹牛皮簇錦團花刀夢跌足帝禋費籌騑駕伏箱觏晤丱日鼓脹寒渚好看錢和厲階級鬥争結姻金阙骥子龍文拒狼進虎可煞拉力廉問禮寵靈扉流水席龍飛鳳舞馬策西州髦峤妙鬘蠛子蜜煎煎念酸派生棚杠篷子棄井慶笑清虛殿上樹拔梯疝瘕疏觀檀香梅武媚無窮大量湘弦信臣信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