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簸箕的意思、簸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簸箕的解釋

(1) [dustpan]∶一種鏟狀器具,用以收運垃圾

(2) [fan;winnowing pan]∶揚米去糠的器具

(3) [loop of a fingerprint]∶簸箕形的指紋

詳細解釋

揚米去糠的工具。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槐柳楸梓梧柞》:“至秋,任為簸箕。” 唐 锺辂 《前定錄·劉逸》:“我讀《金剛經》四十三年,今方得力,就説初坐時,見巨手如簸箕,翕然遮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彎一枝竅鐙黃華弩,擔柄簸箕來大開山闆斧:是把橋将士 孫飛虎 。”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四章:“這個高大的中年莊稼人,不僅幫助******老婆兒,把大黃牛套在磨子上,而且幫助她把淘好的糧食和所有的磨具--笸籮、簸箕……統統搬到磨棚裡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簸箕是中國傳統農具與生活用具的統稱,主要功能為揚米去糠或清掃垃圾。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農書《齊民要術》,原指“竹篾編織的弧形器具”,其形制呈半敞口扇形,底部密織,邊緣凸起以防止谷物灑落。現代漢語中,“簸箕”一詞保留了兩層核心含義:一指農村用于分離糧食雜質的手持農具,二指家庭常見的塑料或金屬材質清掃工具。

從構造特征分析,《現代漢語詞典》指出簸箕由三部分構成:主體容器用于盛放谷物或垃圾,弧形邊緣便于聚攏雜物,握柄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原理。民俗學者在《中國農具發展史》中強調,簸箕的V形開口角度普遍為120度,這種設計能使揚場時形成有效的氣流分層,利用顆粒物重量差異實現分離效果。

在文化象征層面,北京大學《民俗器具研究》課題組發現,簸箕在北方婚俗中作為嫁妝必備品,寓意“簸除厄運”;南方部分地區至今保留“新生兒跨簸箕”的滿月儀式,取其“篩去病災”的吉祥含義。考古證據顯示,陝西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制簸箕模型證實其使用曆史超過六千年。

現代标準化簸箕依據GB/T 38476-2020《清潔器具通用技術要求》,對材質、強度、防滑系數等指标作出明确規定。中國農業博物館館藏的清代竹編簸箕,其經緯交織密度達到每平方厘米12×12的精細工藝,展現了傳統手工藝的技術高度。

網絡擴展解釋

簸箕(bò ji)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和用途,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用途

  1. 生活工具

    • 垃圾容器:指鏟狀器具,用于收集或運輸垃圾,常見材質包括塑料、金屬等。
    • 農用器具:傳統上用藤條、柳條或竹篾編織而成,用于揚米去糠、篩選谷物雜質。例如,農村地區仍用其處理農作物。
  2. 指紋類型
    指紋中封閉圓形的稱為“籮”(鬥),開口延伸的稱為“簸箕”。民間有“一鬥窮,二鬥富”等占卜俗語。

二、曆史與文化

三、制作工藝

傳統簸箕需在陰濕避光的地窯中制作,原料包括柳條、竹篾等,工藝複雜。

四、其他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制作方法或民俗含義,可參考《齊民要術》或地方民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堵如故闇相邊跋鼈鳥蔔禘闡導成圹大仁大義大神農架帝側铤鹿走險鬥十胡恩有重報伏路覆舟之戒幹槁告老在家拱門跪倒咍噱滉滉夾袋中人物鑒定醮席诘曲計功受賞九宇空函孔昊空阙淩跞賣情邁逸迷離馬虎磨臍排铳平抑破觚為圜七兵清簡窮鳥入懷企圖攘手掃腦兒申牒水能殊科樹頭酒遂哀損绌帷薄痿疾蝸名微利鄉場飨象仙門消瘠霄門邪徑邪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