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醴酒。《左傳·莊公十八年》:“春, 虢公 晉侯 朝王。王饗醴,命之宥。”《國語·周語上》:“王乃淳濯饗醴。” 韋昭 注:“饗,飲也。謂王沐浴飲醴酒也。”《東周列國志》第二回:“聞 虢 晉 二國朝王,王為之饗醴命宥,又賜玉五瑴,馬三匹。”一說即飨禮。參閱 唐 孔穎達 《春秋左傳正義》。
“飨醴”是一個源自古代禮儀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飨”指飲宴或享用食物,“醴”特指古代用糧食釀制的甜酒,因此“飨醴”字面意思為飲用醴酒,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宴請諸侯或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景。
現代語境中,“飨醴”可引申為享受美酒佳肴的盛宴,但這一用法較少見,更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創作中。
如需具體古籍例證,可查閱《春秋左傳正義》或《周語》相關注釋。
《飨醴》(xiǎng lí)是一個詞語,包含兩個漢字。其中,飨(xiǎng)是一個動詞,表示享用、享受、祝賀;醴(lí)是一個名詞,指稀酒或美酒。合在一起,《飨醴》表示享用美酒或祝賀慶賀。
《飨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書經·大禹治水》中,其中有句話“飨我醴泉”。在繁體字中,飨的上部是食,下部是享;醴的上部是酉,下部是田。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飨的上字頭是食,下面寫享;醴的上字頭是酉,下面寫裡。
1. 請席上的各位盡情飨醴,共慶這次的盛會。
2. 在這個喜訊傳來的時刻,我們舉杯飨醴,慶祝他們的婚姻。
1. 飨酒:享用美酒。
2. 舉杯飨客:舉起酒杯祝賀客人。
3. 醴泉:美酒之泉。
祝賀、慶賀、慶祝、豪飲、品嘗。
禁酒、戒酒、克制、節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