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秉文兼武的意思、秉文兼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秉文兼武的解釋

猶言能文能武。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安》:“ 李将軍 秉文兼武,受命專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秉文兼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ǐng wén jiān wǔ,意為“能文能武”,形容一個人兼具文化修養和武藝才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人既有學識文采,又有軍事或武藝方面的能力,強調文武雙全。例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既是政治家又是軍事家,可稱“秉文兼武”。

2.出處與背景

出自唐代牛肅的《紀聞·吳保安》:“李将軍秉文兼武,受命專征。”。此句描述李将軍兼具文武才能,受命率軍征戰。

3.結構與用法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用于男性,也可形容女性才能卓越,如“巾帼不讓須眉”的典故。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紀聞·吳保安》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秉文兼武》是一個成語,意為做事既嚴謹文明,又有膽識威武。下面我會為你提供相關信息,包括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秉(禾)+ 文(文) - 筆畫數:秉(9畫)+ 文(4畫) 來源: 《秉文兼武》出自《論語·衛靈公》,原文是:“孟公綽為趙簡公解牛割肉,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孔子曰:‘秉文也,執德不弘,信約而已矣。’”意為孟公綽持有武功但不弘揚德行,隻知遵守信約而已。 繁體: 《秉文兼武》的繁體字為「秉文兼武」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但《秉文兼武》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在古代并無特殊變化。 例句: 1. 他是一位秉文兼武的領導者,既有卓越的才幹,又有高尚的品德。 2. 在國際舞台上,我們應該展現秉文兼武的形象,既強調文明禮貌,又展現國家的力量和實力。 組詞: - 秉持文明 - 兼顧武力 近義詞: - 文質彬彬,武勇強大 - 以文為主,武備齊全 反義詞: - 秉持武力,輕視文明 - 以武為主,文化薄弱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