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秉文兼武的意思、秉文兼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秉文兼武的解釋

猶言能文能武。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安》:“ 李将軍 秉文兼武,受命專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秉文兼武”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含義指同時具備文學修養與軍事才能,形容人全面發展、文武雙全。這一表述源自中國古代對人才的全面要求,既強調文化素養的積累,也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宋史·李綱傳》中曾用“秉文兼武,通達治體”形容李綱的才能,體現其治國與軍事的雙重能力。

從構詞角度分析,“秉”意為掌握、秉持,“文”指文化、學問,“兼”表示同時具備,“武”則指武藝或軍事策略。四字組合形成遞進關系,突出“文”與“武”兩種不同領域的融會貫通。在現代語境中,該詞常被引用于教育領域,強調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如《中華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将其定義為“文化修養與實幹能力并重的人才特質”。

權威典籍《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時,特别指出其源自古代選官制度對“文武兼備”人才的需求,具有曆史語境下的特定價值導向。這一解釋與《中國古代職官辭典》(中華書局)中“唐代科舉設武舉與文舉并重”的記載形成互證,揭示成語背後的制度淵源。

網絡擴展解釋

“秉文兼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ǐng wén jiān wǔ,意為“能文能武”,形容一個人兼具文化修養和武藝才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人既有學識文采,又有軍事或武藝方面的能力,強調文武雙全。例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既是政治家又是軍事家,可稱“秉文兼武”。

2.出處與背景

出自唐代牛肅的《紀聞·吳保安》:“李将軍秉文兼武,受命專征。”。此句描述李将軍兼具文武才能,受命率軍征戰。

3.結構與用法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用于男性,也可形容女性才能卓越,如“巾帼不讓須眉”的典故。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紀聞·吳保安》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賦百尹把勢别鹄鼈欬閟隔不受用長出氣琛寳大澤敁敠疊不得逗撓鄂君舟遏密八音蜚走墳垆撫輯鈎剪歸運嘿嘿癡癡猾褢懷祿環鋸混澒活健家常裡短奸黠金箋禁營集矢之的灸足記遊絕筆箘露聚星科考铿爾寬栗苦瓜爛腸瘟烈漢陵慢鸾音馬吊曼羨牛錄厄真旁紐七步詩生客詩遞泰嶽探虎口體校外辦萬古不變誣道無侶無傷大雅象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