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鹹》:“彖曰: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説,男下女,是以‘享利貞,取女吉’也。”後以“鹹感”謂陰陽相感,夫婦相和。 唐 楊鉅 《冊淑妃何氏為皇後文》:“觀柔剛鹹感之象,賦鳴鳩肅雍之德,将以視天下之内理,叙人倫之大端。”
“鹹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源自中醫理論,指人體五髒與味道的對應關系,其中鹹味對應腎髒。現代漢語中引申為對事物或現象産生相似感受或共鳴,常用于描述情感上的共通體驗。例如:
出自《易·鹹》彖辭:“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這裡指陰陽二氣相感相應,後多引申為夫婦和諧、情感相通。例如唐代文獻《冊淑妃何氏為皇後文》中,用“柔剛鹹感”形容夫婦之道。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易經》原文或中醫典籍。
鹹感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鹹”是字義,而“感”則是字義。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鹹”字的部首是口,共有8個筆畫;
“感”字的部首是心,共有13個筆畫。
鹹感一詞的來源:
“鹹感”由“鹹”和“感”兩個字組成。在這個詞中,“鹹”指的是具有鹽的味道,而“感”則表示感受、體會的意思。綜合起來,“鹹感”用來形容某種體驗或感覺給人帶來了濃郁的味道或印象。
繁體寫法:
《鹹感》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鹹感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原始形狀是“㚟”,表示用嘴嘗遍所有的美味,從而産生深刻印象。
例句:
1. 這首歌的歌詞充滿了對人生的鹹感。
2. 他的表演給觀衆帶來了一種鹹感的情緒。
組詞:
鹹味、鹹淡、鹹水、鹹肉、鹹菜、鹹派、鹹亨、德鹹、鹹豐等。
近義詞:
鹹澀、鹹鮮、鹹厚、鹹美。
反義詞:
微鹹、淡淡、不鹹、不感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