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頌揚功德;宣揚功績。《史記·秦始皇本紀》:“羣臣誦功,請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清 計六奇 《明季北略·顧慥論遼事》:“昨見 賀世賢 塘報,則僅僅斬一級、獲一盔、奪四韃馬,而遂誦功於部院,不亦羞朝廷而貽敵人笑耶!”
誦功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一、字面釋義 “誦”指誦讀、陳述,“功”指功績、功勞。組合後指通過語言形式稱頌功業成就,常見于紀念性語境。如《禮記·祭統》記載的“銘者論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勳勞,而酌之祭器”,體現了古代用文字誦功的傳統。
二、文化意涵 在傳統禮儀中,誦功具有儀式功能,既是對先人功德的追述,也是對現世功績的認定。漢代鄭玄注《周禮》時強調“銘功,銘其功以章明之”,說明誦功行為帶有官方認證性質。這種傳統延續至今,在紀念碑文、頒獎詞等場景中仍可見其遺風。
三、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表達,常見于人物傳記、頒獎典禮等正式場合。如《中國語文》刊載的《漢語禮儀詞彙演變研究》指出,現代誦功用語在保持莊重性的同時,逐漸融合了白話表達特征。
“誦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保章碧澗伯仁播馨捕書不噮磁器大醇鄧缌丁産頂踵捐糜端意度世廢去阜豐副品孚惬閣本亘舒瓜祭關西悍塞畫道降損解恚經緯金爵钗卷藏蠲酲瞌铳控愬苦酷賴潑皮兩川離館令政牦靬逆女膩人俳倡攀枝花市劈山潛文诮诘竊議鵲乳三不祥三緻志森悚生剝沈至適來拴縛淑人锼镂外感望風而遁誣怪匣床瀉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