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麛卵的意思、麛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麛卵的解释

(1).幼鹿和鸟卵。泛指幼小的禽兽。《礼记·曲礼下》:“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 孔颖达 疏:“麛乃是鹿子之称,而凡兽子亦得通名也。”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草木斩伐有时,麛卵不得妄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况乎四时之禁,毋伐麛卵;三驱之礼,不取顺从。”

(2).泛指捕杀生物。《周礼·地官·迹人》:“禁麛卵者与其毒矢射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鹅鸭》:“此卵既非阴阳合生,虽伏亦不成雏;宜以供膳,幸无麛卵之咎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麛卵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1. 基本释义

    “麛”指幼兽或未长角的鹿类,“卵”即鸟蛋。合称泛指幼小的动物与未孵化的禽蛋,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表达对自然生命的保护观念。例如《汉语大词典》指出,“麛卵”强调“不伤未成之生物”,体现古代生态伦理。

  2. 出处与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下》:“士不取麛卵”,意为士人不猎取幼兽与鸟蛋,反映先秦时期对生物繁衍的重视。汉代郑玄注疏进一步解释:“麛,鹿子也;卵,鸟卵也”,强调其具体指代对象。

  3. 文化内涵

    “麛卵”在古代法律与伦理中象征节制与可持续观念。如《淮南子》记载“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与“不取麛卵”思想一脉相承,成为传统生态智慧的典型表达。

  4. 现代应用

    当代研究中,“麛卵”常被引为古代环境保护意识的例证。例如《中华传统文化关键词》将其纳入“天人合一”思想体系,说明其文化价值的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麛卵”是一个汉语古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构成

    • “麛”(mí):指幼鹿,后引申为一切幼兽的泛称。
    • “卵”:指鸟类的卵,泛指未孵化的禽类后代。
      组合意为“幼兽与鸟卵”,代指幼小的禽兽。
  2. 引申义
    在古籍中常引申为“捕杀生物”,尤其指对幼小生命的猎取行为。


二、历史语境与应用

  1. 古代礼制规范

    • 《礼记·曲礼下》规定:“士不取麛卵”,即士阶层不得捕猎幼兽或取鸟卵,反映先秦时期的生态保护意识。
    • 孔颖达疏注解释:“麛是鹿子之称,凡兽子亦通名”,说明该词涵盖所有幼兽。
  2. 文献用例

    • 南朝沈约《均圣论》:“草木斩伐有时,麛卵不得妄犯”,强调节制利用自然资源。
    •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毋伐麛卵”,延续对幼小生命的保护观念。

三、现代意义

该词在现代已不常用,但作为古汉语词汇,常见于文献研究或生态伦理讨论中,体现古代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思想。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扩展解析,可参考《礼记》《周礼》及《齐民要术》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奥匈帝国半袖伯牙絃裳帷察书鹾课徂旃丹册盗墓打圈嫡妾贰心访亲孚尹旁达羔羊革逐公私合营汗漫游会萃忽剌家见户说弶网讲绎僥欢徼巡击手坎劳矻窟弄来胤滥伐老丫良工心苦谅阴陵壤鳞鼠廪庾离闲録音带楙楙昧薆明彰密司念物佩玦苹萦前委晴丽青釉料曲行认头三刑杀越神莹説谎死河汤器他年亡身危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