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盡忠。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攄忠社稷惟名節,濟用邦家必器能。” 明 張四維 《雙烈記·女戎》:“蒙恩生德怎當?敢攄忠效力,用武摧強。”《楊家将》第三九回:“汝等赴任之後,各宜攄忠報國施奇計,不枉為一世之丈夫也。”
“摅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zhōng,其核心含義為盡忠,即竭盡忠誠之意。以下是綜合解析: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語料庫以驗證細節。
《摅忠》(shū zhō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盡心盡力地忠誠”。它由兩個部首組成:手部(扌)和中心心部(忄),總共有12劃。
《摅忠》一詞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谟》:“敷時綏天,循經摅忠。”意為在治理大禹時期,依照天道循經摅攝忠誠。從此,摅忠一詞被引申為對忠誠的強調。
《摅忠》的繁體字為「摅忠」。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摅忠的字形略有變化。手部(扌)在古字中會做出一種更為明顯的“捺”形,中心心則和現代字形類似。
1. 作為公務員,我們應該摅忠職守,為人民服務。
2. 他始終摅忠教育事業,從不半途而廢。
3. 他向來摅忠于領導,忠誠無比。
1. 摅忠職守:盡心盡力地履行工作職責。
2. 摅忠教育: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3. 摅忠于國家:對國家懷有極度忠誠的态度。
近義詞:盡忠、忠誠、忠實
反義詞:背叛、不忠、無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