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盧舍的意思、拘盧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盧舍的解釋

梵語。古 印度 計程單位。或作“俱盧舍”。意為“一牛吼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窮微之數,分一踰繕那為八拘盧舍。拘盧舍者,謂大牛鳴聲所極聞。”《法苑珠林》卷三:“故《毗曇論》四肘為一弓,五百弓為一拘盧舍,八拘盧舍為一由旬。一弓長八尺,五百弓長四百丈,四百丈為一拘盧舍。”《翻譯名義集·數量》:“拘盧舍,此雲五百弓,亦雲一牛吼地,謂大牛鳴聲所極聞。或雲一鼓聲。《俱舍》雲二裡,《雜寶藏》雲五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拘盧舍”是漢語中的一個佛教術語,源自梵語“krośa”,在漢語詞典中定義為一種古代印度的距離單位。根據《漢語大詞典》,拘盧舍指“一牛吼聲的距離”,即一頭牛吼叫時聲音能傳播的遠近,這象征着一種自然測量方式。在佛教經典中,它常用于描述空間距離,如佛陀說法或僧侶行腳的範圍。具體換算上,1拘盧舍約等于500弓(弓是古代長度單位,一弓約合1.6米),因此約合227米(或根據不同典籍略有差異,如225-250米)。這一術語體現了古印度文化中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化應用,并在漢傳佛教文獻中被廣泛引用,如《大智度論》等經典。

來源:《漢語大詞典》;《佛學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拘盧舍”是梵文Krośa的音譯,為古印度的一種長度單位,也寫作“俱盧舍”“拘屢奢”等。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單位換算

根據不同文獻記載,其具體數值存在差異:

3.文化背景

4.注意事項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引用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佛學辭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北嶽辯斷鼻箫酢味大奬賽大人先生登鋒履刃掂斤播兩诋諆低首惇惇恩威并重風嬌日暖風榭風行水上佛閣共己館遞黑賬華椷黃繖歡故魂飛魄喪忽突簡賢任能及等靜豔激迫曠廢潰圍狼居胥兩本位制良俦連廂麟鴻林下高風罵名猛盛掿沙葩爪偏親平劇破使千人所指旗獲奇崛氣冷阕勾取慮散闊善好世華逝往受理霜旻說大話使小錢隨蔭透平賢才君子系命